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9-12-28 10:43
策展人:马楠 王庆松 矫健 行走·观察:第二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让艺术积淀形成个体记忆和社会档案
王周稀《行走的时光》
商根顺《痕迹》
此次活动是集展览、研究、创作于一身的双年艺术项目。活动以展览带动教研和创作,以教研课题整合艺术及学术资源优势,反向推动和扩展展览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强调社会参与和公共教育的文化意义,以丰富的媒介语言和多维的组织形态向公众开放。活动主题“行走”是个体丈量空间的最小速度单位,“观察”是个体认知周遭的基本方式,而影像将行动和观察积淀下来,并以“行走丈量”和“媒介考察”的方式,在以西湖为代表的人文历史和市民生活之间,积淀形成个体记忆和社会档案。
展览现场:用影像记录“行走•观察”的痕迹
马良《故境幽探图谱》
邵大浪《千年西湖》(2018年)
主单元“行走·观察”展区“由青年策展人马楠策划。特邀项目邀请“西湖摩崖考”和“溪山行旅志”两个研究创作项目,考察身边的金石传统和当下的山水图像。“西湖梦痕”所呈现的是自2013年开始,近6年来,许力主导的项目研究小组就西湖地区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并以阮元《两者金石志》、丁敬《武林金石记》等历代金石志和方志为文献依据,考察并记录研究西湖周边摩崖石刻的整体过程。展览现场,以展板组合排列成“排衙石阵”的方式,将拓片裱于展板上。利用背景墙面,按照时间轴的方式展示陈列历年的寻访以及拓片和保护的照片和文献。“溪山行旅志”为一场持续进行的“山水-影像行动”。这场行动是高士强带领的“空间影像研究所”这一创作集体自2016年7月至今的长期计划,是朝向中国山水世界观的一次大型艺术追索。公开征集部分,选自国内各行各业35位观察者创作的近300件作品,通过远途行记、城市景观、细部观察、生活记忆、媒介实验等多个面向用镜头观察并记录生活世界。
唐景峰《颜姐》
支江《太湖》
朱岚清《负向的旅程》
由艺术家、策展人王庆松策划的碧水·丘壑”风景摄影展单元,旨在通过展览探讨出一种风景摄影的新形式。“曾经·西湖”单元该展区展示郭锡麒先生(字澹观,出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1976,中国早期美术摄影名家)所拍摄的景观照片、珍贵的《西湖倩影》(1947年出版)手稿,以及邵度、邵家业、邵大浪一家三代摄影家对于江南/杭州的影像艺术探索。“要形式,不要形式主义”手工书展区作为本次展览项目的一大亮点,由策展人言由、傅为贫组织策划。现场展示钟黎明、六尾儿、李杰、金瓯,等入选艺术家的手工书作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