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9-12-28 10:59
导言:“雅昌月度策展人影响力榜单”是雅昌艺术网从媒体角度对当代艺术领域的策展与展览呈现进行全面搜集、记录与跟踪,从专业角度解读“策展人”每月所策划的展览在学术性、策划执行、公众认知及影响力、国际化推广、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与创新。
策展人:王春辰“皮相之下”马克・奎恩个展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 身体、生命与认同
2019年3月8日,马克・奎恩(Marc Quinn)个展“皮相之下”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由王春辰担任策展人,展示了艺术家三十年艺术生涯中的多个系列作品。马克·奎恩对材料关注和使用极尽大胆,面包、冰块、玻璃、大理石、生物DNA、血液等有机元素都曾被他所使用,而这些材料几乎都与人的身体有关,这构成了策展人策划此次展览的核心,既对“生命”的关注、探讨和认同。
歧路之园
2019
材料:面包
尺寸:每件18 x 15cm(高 x 宽)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马克·奎恩个展展览现场
“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人,怎么重新去看待人、人的生命。”王春辰讲到。展览主题之所以叫做“皮相之下”,是因为“皮肤是一个表层,你可以说就是一个物质,我们在意的‘之下’,是生命有机体,是活着的,即便外表只是一个躯壳,里面也包含着一切的生命要素,情感。”艺术家所有的作品都在围绕人和生命的话题展开,这些作品并不只是多个图像,多种材料的表达,而是反映了当代艺术家思考问题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展览现场:血液、克隆细菌、人体碳元素、面包……
面包、瞳孔、血液、克隆细菌、人体碳元素……等等这些词汇是观看此次展览的关键词,置身于展厅之中,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浓的麦香,艺术家在现场临时搭建了一个“面包房”,数百名央美师生和观众一起,将自己手掌的形状与纹路雕刻在发酵好的面团上,烤制成特殊的面包手,它们共同组成了作品《歧路之园》。此外,展厅中还铺设了一条“面包路”,面包系列作品反映了艺术家对生命的整体审视,指引观众去思考生命和自身的价值。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马克·奎恩个展布展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马克·奎恩个展开幕现场
《我们与星星的化学构造并无二致》呈现了人类瞳孔放大之后的图像,看起来就像是璀璨的宇宙,作品《迷宫》则是放大的手指指纹,《克隆DNA自画像》是艺术家用克隆细菌和克隆人类DNA制成,《最终,我是完美的》艺术家用自己身体中提取出的碳元素,制成了1.2克拉黄钻。此外,在展览中开可以看到大理石雕像作品。
游走于展场之中,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人体中旅游,不时会惊叹,原来我们的身体是如此的神奇与美丽。马克·奎恩热衷于对身体的表达,在他看来:“艺术其实真的是写在人的DNA当中的,写在人的身体当中的。”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