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不知肉味,行书、白文印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演奏后,很长时间内即使吃肉也感觉不到滋味,他感叹道:“没想到音乐欣赏竟然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肖像印
《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从欣赏艺术而言,手舞足蹈的感受最为激烈,身体发肤全面体验节奏与变化,即便是动物也能翩翩起舞;击节而歌感受次之,吐气开声高低婉转发自肺腑,一般人也能感受其中乐趣;听音乐的感受更次之,鼓动耳膜的抑扬顿挫,需要静心专注;视觉的感受更小一些,空间的变化缺乏前后顺序、多有干扰,所以一些大面积大对比的场面易于感动人;文学诗歌就更小了,需要理解其意、感受其变化,诗歌朗朗上口则好于散文之类。
欣赏艺术是愉快的体验,此间之乐,可以愉悦可以陶冶,可以欣赏可以不欣赏。
一则,虽然形式、风格、流派万千,无论铿锵激昂、婉转流韵、通达直白、晦涩缥缈,不外乎抑扬顿挫阴阳相背、七情五色,凡目可视、耳可听、身可感、情可共者皆能见,总以一见即喜、坐而忘忧、怒拍大腿引为知己方可称为艺术,诡辩卖弄不在此列。
一则,酸甜苦辣、川、粤、湘、徽,各得其乐不必求同,更不需要区别高低贵贱,物力维艰、一饭一粥尚且难得,何况余事。
至于《韶》之乐,不单在音律之婉转,更有孔夫子对大周朝的无限遐思,你我无法感同身受,也无需自贬。
《吕氏春秋·古乐篇》同载:“帝舜乃命质修《九韶》、《六列》、《六英》以明帝德。”
《列子·汤问》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