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新浪潮 THE NEW WAVE | 胡明曦作品




新浪潮!
THE NEW WAVE
年度海归艺术家个案全纪录

“海归”艺术家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重要群体,在中国艺术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海归”艺术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00年以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海归”艺术家,已经从少数个案逐渐成为一个规模不断扩大的独特艺术群体。
 
他们往往有着更为开阔的国际视野,更为开放的艺术语言表达和更为系统化的对二十世纪以来世界艺术发展潮流和现象的认知。当他们学成回国,与国内文化界、艺术界产生交际时,二者间势必产生碰撞与对话,这也会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强烈的震动,释放出巨大的创造活力,甚至影响当代艺术未来的发展走向。
 
为了相对完整的勾勒出新一代“海归”艺术家们的整体面貌,全面了解他们今天的生活状态、艺术观念与作品面貌,让他们的艺术更加为国内所了解和熟知,《库艺术》现推出全新策划:“新浪潮——年度海归艺术家个案全纪录”,首度汇聚新一代海归艺术家们集体发声,讲出他们自己的艺术故事,生活中的甜酸苦辣,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一独特艺术群体的价值取向与艺术追求,并展示他们的艺术探索和成就。这也将会成为我们观察中国当代艺术未来走向的重要指标。




胡 明 曦
MINGXI HU

出生于广东深圳,2017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2020年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坎伯韦尔艺术学院纯艺专业,获硕士学位。





艺术家自述

时间,记忆和系统是我一直关注的主题,在我看来,记忆可以在线性的时间中成为一个完整的,更新中的系统。这个系统由时间里的记忆点形成的符号组成,可以把过去,现在和未来放在同一空间中去看“新时间”的重复与差异,如德勒兹所说:“感性的符号能在遗失时间里重新发现时间”。在重新发现时间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记忆可以同时存在于过去和现在,它是持续性的。我的作品基于当下的经验,以生活场所作为实验地点,结合了抽象的几何形状与浪漫的文字线索去重建记忆中的家,地方,风景和物体。


胡明曦作品

《Three [弎],记忆数据1》 打印在透明塑料纸上,尺寸可变  2019-2020 



《Three  [弎]-甘蔗地 》 木头,铁网, 尺寸可变   2019-2020



《Three [弎]-厕所》 木板,铁板, 尺寸可变 2019-2020



《Three [弎]-蹦蹦床 》不锈钢,铁, 尺寸可变 2019-2020



《Three [弎]-花生》 铁, 尺寸可变 2019-2020


《Three [弎]-津威》 铁网, 尺寸可变 2019-2020 


《Three [弎]-烤红薯》 铁网, 尺寸可变, 2019-2020 



《Three [弎]-滑滑梯》 铁网 , 尺寸可变 2019-2020 


《Three [弎]》系列展览计划模型展示

《Three [弎]》项目中,我的主题是询问记忆是如何影响现在的生活。这个项目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12个雕塑,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由符号数据组成。这12个雕塑来源于第二部分的2d数据,由2d数据概括变成3d的物象,这个过程是试图把不可触的“第二种时间的综合”转变成可触摸的“第一种时间的综合”。第二部分的2d数据和文字是由再现的记忆点组成,呈现了1岁到25岁的私人记忆。而第三部分的数据图像是根据对不同时间段的他人记忆的描写。这三个部分的组合呈现了过去和现在,它们的关系也给未来作出了预判,在三个时间的系统下,是无限循环的。

人的记忆可存在于过去和现在,它形成了习惯和经验,呈现出“现在”的样子,这种记忆不只是个人的记忆也是人类的共同记忆。在这个作品中,分析过去的记忆符号系统中的重复和差异概括出现在的发生,这种过去到现在的转变关系,呈现出记忆对生活的影响。项目中的三个部分自成一个系统,它们之间形状的重复和差异可以映射出集体记忆与个体记忆,也是客观与主观的关系,这种关系产生的距离是与观众记忆对话的空间。










《对白系列》 灯箱,硫酸纸 30cm x 22cm 2020














《对白系列》 硫酸纸,摄影  30cm x 22cm 2020

在《对白系列》中,我选择了摄影和文字的方式。回忆可以作为个人的档案,去探索真实的自己,并且对过去的自己做一个判断,选择摄影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摄影作为现代人普遍使用的记录生活的方式,用它去记录文字转换后的记忆,是一种过去和现在的连接。其二,在全球性冠状性病毒的影响下,创作的方式受到了局限,在家摄影的方式增加了私人感,把个人,家和记忆联系在一起,也形成了当下记忆与过去记忆结合的特殊性。关于文字,是对Three作品中记忆数据符号的解释。在文字的创作中,我去除了个人情绪和形容词,使用了简单直接的名词,数词和颜色去描述过去的记忆,使文字形成一个运动的画面。我希望它想一张黑和白的绘画,把剩下的关于颜色的部分留给观众创作。其次,中文手写是我最开始记录时间和情绪的方式,是作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符号,也是一种爱好,它能更好的去表达记忆对我的影响。


《柒拾弎系列》 石膏,尺寸可变 2020

《柒拾弎系列》医学博物馆展览现场

身体对记忆的记录是隐形的,随着时间的积累,痛感是它的信号来提醒你曾经的经历。长期性的痛感形成慢性病,它的发生基于个人的生活习惯,工作性质,日常习惯甚至家庭遗传。这个作品是为了记录奶奶的风湿病而创作的,病因的形成与奶奶的过去紧密关联,是她的人生经历也是生命的档案。

身体作为生命的载体,是人类最重要的一部分,用艺术的形式把疾病对人生活的影响记录下来是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生命是一个复合且有趣的过程,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和看待它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希望这个作品可以给风湿病患者一个对待生活更客观和乐观的态度。



《私人风景系列(日/夜/雨)》 影像,草地,家具,摄影,喷水装置 5m x 5m x 5m 2020

空间和地方是生活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我们认为它们是理所当然的。当我们考虑它们时,但是,他们可能会假设意想不到的含义,并提出我们从未想过要问的问题。(段義孚, 2001)在疫情之下,我们生活的空间和地方产生了社交距离,这变得尤其明显。关于这个作品我延续了记忆的主题,主要关注隔离期间的关于私人空间的个人记忆,在伦敦的家。如果时间被认为是流动或运动,则停顿。在这种观点下,人类的时间以阶段为标志,而人类在太空中的运动则以停顿为标志。(段義孚, 2001)虽然需要时间来形成固定的位置,但体验的质量和强度比简单的持续时间更为重要。扎根于某个地方与拥有和培养“一个地方的感觉”是一种不同的体验。关于这段特殊的记忆,伦敦的家作为稳定的空间在这个时间点中给我一种归属感。

以家的原型作为一个私人空间去体验,是我在这个特定的时期对它的意义的重新思考。‘家是一个模棱两可的概念。它既可以作为一个有边界的锚点,又可以作为一个固定点 ‘进入休假回家意味着跨越了几个可见或不可见的边界。房屋和外部空间之间的门,楼梯,门廊,门槛和入口标记的视觉边界”(Johansson&Saarikangas,2009)我希望这个作品是更私人化的,每个观众带着自己的经验来增加我的私人空间的内容。


《阴/阳2020》 玻璃试管,硫酸纸,尺寸可变 2021

特殊的2020,让全球化变得明显且恐慌,全球同时感受和经历了新冠病毒带来的改变和冲击。从听到,看到,然后感受到它,这是一次复杂的体验,如核酸报告的显示——阴性和阳性,正向和反向同时存在,思考的过程是反复转变正负的,最重要的人和事变得更加突出。这个作品是由两部分体验拼贴组成,一段文字和若干玻璃试管。在伦敦的家读到最触动的是《双城记》中的片段,“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文字中的两面性正如我们经历的当下。玻璃试管让我感到排斥,它是核酸检测的标志,是境外回国的必备多次体验。我把这段文字拆分成积极和消极的两个部分,分别用树脂封存在玻璃试管内,文字和试管都有两面属性,阴与阳,好与坏,它们的结合正如我在疫情的辩证思考和波折体验。


新浪潮  ·  胡明曦专访

Q:当时你为何选择了后来留学的目的地国家?
 
A:其实选择英国是偶然、巧合且曲折的,当时刚本科毕业处于迷茫区,一开始没有明确目的,身边的朋友给了很多建议,挣扎很久最后选择了英国,最后发现这是最正确的决定,现在想来顺应时势很重要。
 

开始喜欢伦敦是因为运河的水,周末喜欢和朋友去河边拍水的素材
 

Q:现在看来,出国留学对你的艺术之路意味着什么?
 
A:出国留学对我来说是一段难忘且收获颇多的旅程,不仅仅是对于我的艺术之路。这过程中去感受了当地的文化,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学会反思的能力,这些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并且和解,这也是之后在创作思考时最重要的。同时,艺术对我来说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去观看身边的一切和面对人事是进行中的项目。
 
 
参观泰特当代美术馆 埃利亚松个展
 

Q:就自身经验而言,如何看待中、西方在艺术观念、艺术教育上的普遍差别?
 
A:我在首师大度过了本科,很庆幸遇到了好的导师,给我启蒙了如何看待艺术这个事。在中式教育中主要输入知识,注重一个结果,本科学习中主要是对于艺术理论和技法的学习,这对艺术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在研究生的学习中,西方教育是输出性的,注重过程,需要主动去学习自己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同时思辨能力是最重要的部分。导师的作用是引导一个方向和鼓励,主要是自己探索的实践。

关于艺术观念,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映射的思考方式、研究方法和展示形式是不同的,但是在我看来,在全球化的时代中西方要讨论的问题是大体一样的。
 

每周一见的Crit,汇报项目进度和被批判
 

Q:能否说出一个在留学期间对你影响最大的老师、艺术家或展览的名字,为什么?
 
A:留学期间对我影响最大的当然是亲导师Ian Monroe,在研究生教学模式里主要是一对一的Tutorial,与他交谈的次数是最多的,他会细心的总结项目进度,尊重你的想法,不定时打破计划,提供参考艺术家和书目来帮你推进计划,在遇到技术问题时会亲自带你去相关workshop解决。这个过程中我会不断反思和实验,我想这个创作方式和习惯是我最大的收获。
 

离开伦敦前在导师工作室
 

印象最深的展览有很多,如泰特英国馆Mark Leckey的浸入式影像展,带你进入艺术家的记忆与虚幻,现场的氛围让观众很好的进入多维度时间的世界;皇艺画廊关于紧急生态问题的展中一个用水母作为链接的互动装置,在空间中与同行观众互动和思考生存的问题;还有180 The Strand的浸入式灯光声音装置展,在不同的切割空间里体验虚拟现实带来的感官体验。
 

Mark Leckey 展览现场
 
RA生态展
 
180 The Strand 展览
 

Q:你目前的艺术语言、方法论和观念是从何时开始萌芽,并一步步发展出的?
 
A:确切来说,我是去了英国才开始做当代艺术的,本科的创作主要是架上绘画。说到艺术语言、方法论和观念开始的意识是从用手机开始记录观察身边的事物开始的,路边的树叶,墙上光影,路人的一个神态动作,这些都会成为我创作的素材库。我所看到过的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在不断丰富我的认知和经验,这在技术和方法上帮到我很多。至于观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基于我的实践和生活经历。
 
 
模型测试实验
 

Q:在国外的求学和生活中,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文化间的差异与沟通,目前你对于东、西文化差异与沟通互译的可能抱有何种态度?
 
A:及时沟通和包容是最好的调和剂吧,差异不代表好坏,以开放的态度去看待互相的文化和生活不失为一个有趣的经验。一个导师常说的这是一个universal的时代,舍下差异的部分,同在一个地球生活还有很多共性的部分,这部分共性可以让我们相处的很好。在我看来文化差异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个加分项,文化背景是辨识身份的重要成分,认同自己的文化接受自己是做作品真诚的部分。
 
Q:从文化取向、艺术类别和审美习惯等各方面,中国与西方相比在大环境上仍有很大不同,你是否有回国打算?是否准备对自己的艺术道路做出调整?
 
A:毕业之后我就回国了,中国的进步速度是显而易见的,且会越来越好。时代在改变,人也会变,我的改变和调整不一定能跟的上他们的速度。好好生活,真诚面对自己,把眼睛所看到的转换成思考,提出你的疑问,就是最好的方式。
 
Q:说说你对自己未来艺术发展方向和职业选择的愿景?
 
A:在我看来艺术家不是一个职业,是赋予你一双不一样的眼睛去洞察身边的一切来成为自己,这是我一辈子的事。关于职业的选择,艺术相关的是我擅长也是首选,电影美术,教师或者更多的可能性,只希望每天都在有意思有挑战的度过。



创作手稿




新浪潮!
THE NEW WAVE
年度海归艺术家个案全纪录
 现公开征稿 

近年来,随着海外艺术家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一群体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独特艺术现象。他们在汲取国际前沿艺术观念和语言表达的同时,也不断将新鲜的思想和理念带回国内,给国内艺术界以启示甚至冲击。另一方面,看似独立、分散的海外艺术家们,在知识结构、价值判断和艺术表达等诸多方面显然具有某些共通特征。
 
《库艺术》“2020年度艺术人物”专刊推出特别板块:“新浪潮——年度海归艺术家个案全纪录”,首度呈现新一代“海归艺术家”们的重要艺术成就,深度探讨他们的艺术实践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未来影响;从中挖掘和推荐优秀艺术家个案,搭建起海归艺术家与国内学术界、画廊机构、批评家、策展人之间对话交流的有效平台。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媒体首次对新一代海归艺术家进行大规模的个案梳理与解析。

传播渠道:
1.网络方式
于《库艺术》公众号(大众聚合媒体平台,今日头条,看点快报,腾讯新闻,雅昌艺术头条,zaker,flipboard,搜狐文化等平台)独家全面详细呈现你的个案内容并邀资深编辑进行访谈。
 
2.文献出版方式
本特别计划的举办正值《库艺术》年度特刊“2020年度艺术人物”出版之际,这也是《库艺术》最具学术指标性和业界关注度的权威品牌,我们将此计划精要内容在本刊中专门设立针对海归艺术家推荐板块,进行特别呈现。

所需提交资料:

·个人生活与创作实践的手稿、笔记或文章;

·个人形象与创作中的照片(1-2 张);

·2020年新作及代表作(8-10 张);

·最新简历与联系方式(微信与手机号)。


投稿方式:

将以上资料发送邮箱:kuart@126.com

咨询微信:kuyishu001

联系电话:010-84786155


作者:库艺术KUART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东方根性的当代生长》当代艺术系列丛书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