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何海霞:(1908—1998年),满族,初名何福海,字瀛,又字登瀛,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书法家,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的专业画家。长安画派中何海霞与石鲁、赵望云三足鼎立,是缺一不可的领军人物。1935年春,何海霞拜师张大千,时年张大千36岁,何海霞27岁,成为大风堂中得意门生。
何海霞是全能性画家,无论水墨、青绿、泼彩或金碧均能,无论从思想境界,审美情趣或绘画语言上都体现了画家的胆略与力量、成就与辉煌。在他的作品里,我们常常会感叹扎实的传统功力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以及色彩与水墨的完美融合。
何海霞晚年的山水画无论是时代气息还是个人风格,无论是画法还是意境,都表现出迥异于他以往的画风。此副正创作于这一时期,此画表现了悬崖峭壁之上丛林苍翠、飞瀑高挂的景色。构图饱满大气,苍实凛然,手法丰富,色墨并施,技法细腻多变。
落笔成形,“春云出岫,余每游,山遇雨呈现奇观,景色瞬即逝,难于笔上出之,何海霞”。
画面中的山林是典型的北方山水,苍茫深厚、朴茂雄秀,幽深冷寂,这是何海霞在西北长时期观察、感悟、探索出来的艺术面貌。这山林又与中国传统山水画有根本性的不同,它洋溢着勃勃的生机和无穷的力量。
既有生活基础,又不拘泥于生活;既有传统法度,又不斤斤于传统,将传统青绿、浅绛画法与纵横挥洒的笔墨融会贯通,使画面充溢着一种博大雄浑的时代气象,而且还散发着他本人的一种精神气象,像磁石一般吸引着观赏者,令人百看不厌,耐人寻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