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古玩界的荒谬言论五....藏家藏品跟馆藏相似,所以假

荒谬言论五:拍卖行的成交价格不能作为古玩定价的参照系。

点评:说这种话的人有的还是大型拍卖行的老总。悲哀啊,拍卖行自己否认自己的市场赋值能力!说这种话的人,其内心意图是说:别看别人的东西卖得高,你的东西尽管跟别人的一样,但是不可能卖那么多钱。说白了,还是想垄断市场。



荒谬言论六:藏家的藏品跟馆藏的东西很相似,所以是假的——“博物馆里有的东西,你怎么会有?”甚至有专家说,只要看见跟馆藏品一样的东西,就一定是假的。藏家的藏品跟馆藏的东西完全不同,所以是假的——“历史上没有这种器形,或者没有这种纹饰。”

点评:古代艺术品的创造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过程,基本依靠手工完成。手工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是很低的,很难有两件完全一样的东西。不信您试一试,每个人自己同一天的两次签名都不会完全一样,如果不是同一年的签名区别就更大了。现在很多人对器物的纹饰和款识作非常细致的微观分析,我个人认为可以作为一个鉴定角度,但不可吹毛求疵,过于夸大,否则就会陷于僵化。

记得北京刚有拍卖会的时候,有一次我去看嘉德的预展。我正在上手一件瓷器,来了一个外国朋友,通过翻译他问我,“你们怎么判断这个东西就是古代的呢?他看起来挺新的呀?”我告诉那个翻译,因为一件瓷器经过很长的历史时期以后,他的表面会被空气氧化,通过观察它的氧化程度,可以判断其新老。说实话,那时候我的水平还很有限,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对当年的回答还是基本满意的。三言两语的回答,这是最佳答案了。

出土和出水器物,尤其是窖藏的器物,其氧化特征和传世器物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更高的眼力了。高档藏品的标准现在流行所谓的“真、精、新”,这是没错的。但是有几个人能达到这样的境界?“真”和“精”好办,很多人恐怕要卡在“新”字上了。有些精品真是太新了,非尖高手不敢碰也!高手和俗手的界线,100分和60分的区别就在于能不能驾驭这个“新”字!

作者:瓷器鼻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