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浅说高士文化与高士图

浅说高士文化与高士图

近些年,为提高传统文化素养,花了许多时间与精力研读老\庄及禅宗典籍,以及相关诗书文论,对高士图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图中的所谓“高士”都蕴积着老\庄情趣和佛禅意味.们那种高洁之性,清雅之趣对我甚有些吸引。这些品性高洁之士喜欢远离都市,遁迹于山野之间,沉迷于独自的清幽意趣之中。这些都与自己多年着意图画山野幽居所追求的清寂情趣很是贴切。另一方面就是,自我心性中对高士们重视人性原朴本真的情性甚为倾慕。今日之世界,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崇尚物欲所导致的迷幻忙乱之中。“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李易安《钓台》诗句)。几乎每一个人都身不由己地,在对金钱、名望、权力为主导的所谓现代人生价值追求的漩涡中翻滚着。现代思潮与电子科技让人们越来越远离人生的真切体验,越来越忘记对生命真实意义的追寻。无论我们从哪个方向望去,都是欲浪翻滾,尘烟弥漫.我们如初入尘世一样的迷茫而不知所措,也无法弄明白该往何处去,无奈地回过头来,只能在这繁华满目、名利滔天的欲海中随波流荡。

在现代尘嚣中迷茫的我们总是祈望心灵的提携,作为长期在边远山区生活工作的我,发觉古代那些倘佯于苍山野水间的高士们会给自我指引一点心灵救赎之方。高士们都具有品性高洁的士君子品质,有一种不趋俗、不媚世,不事权贵、不慕荣达的处世原则;有一种素心面世,白眼朝天的文化人格;有一种狷介耿直,清和向善的澹泊情怀;有一种崇尚自然、亲近原朴、超脱世俗功利的明净心灵。他们常常是啸傲于崖头水滨、松下竹间。他们心性超然、神态闲和,有如仙乡来客,素衣飘飘,不染纤尘。每当想到古韵清雅的高洁之士思想言行,焦躁的内心就生出丝丝舒和,阵阵清凉。

高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中囯古代“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士图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诸多高士图佳作在中国绘画史上占踞着重要位置。比如:唐代孙位的《高逸图》,画的是晋魏时期的竹林七贤,人物个个都是古雅清狷、神采飘逸、气象高远、如仙似佛。五代时期贯休的《十八罗汉》图,画中的罗汉古岸清崛,神驰方外,怪异的形态中给人威仪严正、傲然出世之感。南宋时期李唐的《采薇图》,画的是西周初年拒绝富贵、不食周黍的伯夷、叔齐,两位高隐清雅高洁、安闲若素、自在自适、淡绝尘烟的神采,让人一睹难忘。南宋梁楷的《泼墨仙人图》,用笔用墨疏阔简约,人物神采清逸潇洒,有如御风而行于虚空之中。梁楷的《太白行吟图》,笔墨洒脱自然,人物神情如醉如醒、意态若行若立,禅趣丰溢,让观者神思方千。明代陈老莲的《屈子行吟图》、《归去来辞图卷》,人物形象略有夸张,屈大夫高岸狷介,古意盎然;陶渊明澹泊质朴、清朗超尘。世存陈老莲高士图佳作甚多,后人对其作品有“高古奇骇”之赞誉。清代的上官周、任渭长、任伯年等善画高士图并各有特色,对近现代画坛影响颇大。

自古以来,高士图都受到中国社会各阶层人士喜爱。高士图中的“高士”,并非专指那些文士、儒士、逸士、隐士。还包括游方僧道、渔翁樵夫,也有艺者农人,在高士图中几乎可以找到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影子。一些有品位的仕女画也常被看作高士图中的一部分。高士图中的高士,都是如老庄佛禅所推崇的心性高洁之士。高士专指精神性的或道德层面超尘脱俗的士子高人,摒除了事功方面的社会世俗价值判断。高士图的创作,意在体现一种踔腾天外、超然世尘,自得自适的精神理想,赞颂那种雅静清和,澹泊名利,不随俗流的人格美。

曾经在某一个特定的年代,高士们被指斥为“对现实不满”,“对社会不满”。我们仔细去品读一下历代那些隐居的高士以及他们所留下的一些诗文,可见他们只是对官场之道与人世俗情有厌倦心理。如果说“不满”,他们更多的是对自我情性的不满,对自我无法应世随俗而心存退僻之思而不满。从社会的角度看,他们的行为是一种逃离,似乎有些消极。但是,从生命个体的意义来看,则绝对不是消极,而是非同寻常的积极。就生命个体而言,生命是绝对属于自我的,生命追求自我的舒畅,亦是人顺应天地自然、祈求天人合一的本质需要。惟有舒畅的生命才是人的真正生命;惟有对生命的尊重,解除对生命的羁绊,才能触及生命的本真。台湾当代作家罗兰说得好:诗人对孤高隐逸的向往,并非“逃世”而是“寻真”。从生命的本质来看,高士们的孤傲清高是“情性自守”。他们守护的是人类情性本源中的那种清和恬淡与明净高洁的纯真品性,守护的是维系人类情性良善的本真之源。

古代高士受到人们尊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土的才情与社会责任感.在中囯古代文学中就有山林文学庙堂文学之分;古代绘画也有文人画风院体画风之说;古代诗词也分隠逸体,豪放体,婉约体,舘阁体等等之分.这其中的山林文学.文人画风.隐逸体,都是历代高洁之士疏离正统,张扬个性逐渐形成的文学艺术品格.无论为诗.为文.为画,所有佳作都必须依仗高洁的心性与丰厚的才情方能有所成就.历代许多高士图的题诗.题跋,寓意深刻,影响宏远,让人爱不离囗,不断地重复用于书画题句,给予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启示和情感愉悅.可以说高士图在文化传承方面的积极作用也是无法替代的.在当代中囯社会中,随着中华传统文化关注度曰益增高,高士图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精神传播意义一定会重新发挥出积极的社会作用.

(此文来自王孟义闲情小品文[拙笔一支觅清凉]第三段落,稍有改动.谢谢过目!)

作者:王孟义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