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听说很多玉雕大师都给过你指教,你是怎么有机会跟他们学习的呢?
可以说我是师出多门的,能跟这么多大师学习,首先得感谢郭海军大师。赵敏师傅在华西公司干了一年后就去深圳了,我们公司也知道赵师傅要走,就做我工作,让我做车间主任,带那些留下来的徒弟。那时候我才学了一年,也是学徒,还没有出师,但还得面对这个现实,于是我就想办法加紧学习。郭海军是赵师傅在玉雕厂时带出来的徒弟,我就背了块石头去找他画活,每次他画好了我就带回去做,第二天再拿过去请他画,每天坐公共汽车,背石头背得很辛苦。我那时候工资只有50元,吃饭什么的都不够用,郭海军人特别好,喜欢帮人,觉得我学得也挺快的,就介绍我到马学武大师那里去学习,边学习边挣点儿钱。
马学武当时搞了个自己的厂子,玉雕厂的工人下班后到他那里去干活,计件发工资,做一个活10元、20元,当时算是比较高的,我在那里锻炼得也比较多。马学武大师对我十分欣赏,又介绍我认识了很多老师傅,让我收益颇多。
你能讲讲这些年你拜师学艺的经历吗?跟这些老师学习,你都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赵师傅、马进贵、马学武都是我的师傅,郭海军也教过我很多,我这几个师傅各有各的性格。我跟他们学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很多,没有他们的教导,就没有我现在的成就。我做的玉雕,工种齐全,风格多样,跟我的师傅们也有直接的关系。
赵师傅不爱说话,表情总是很严肃。那时候我们对他都毕恭毕敬的,赵师傅对我们要求很严格,让我们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赵师傅的徒弟基础都是很扎实的,郭海军、文军、吴健,全是赵师傅带出来的。
马进贵这个人非常随和,很热心,经常把我叫到家里去,主动给我讲,给我看他画的稿子,解释玉雕作品有哪些讲究。马爷是在北京学习玉雕的,非常正统。
马学武大师喜欢突破自己,定的稿和最终做出来的作品,可能相差很远,这对我影响比较大。有了目标,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因材施艺的一种。
你十几岁的时候就一个人去了一次上海,与海派的玉雕大师们也结了缘?
想想那段经历也很有意思。赵敏师傅和吴德昇老师在上海玉雕厂时是师兄弟,那次去上海是因为赵师傅外发的加工活,让我到上海去拿。当时是张影帆师傅接的我。我身上就带了买车票的钱,没钱住宾馆,于是这个星期住在张影帆师傅家,那个星期住在吴德昇老师家,他们家里都不宽敞,我在那里跟他们挤了一个多月。当时上海玉雕厂有四五个人给赵师傅做活,他们都不同意先赊着加工费,只有张影帆师傅和吴德昇老师啥也没说就让我把活带回来了。我特别敬佩和感激吴德昇老师和张影帆师傅,那时候他们都还没有结婚,还专门抽出时间骑上自行车带我到上海动物园转了一圈,说我来上海一次不容易,要带我出去玩玩。我离开上海时,买了车票之后身上就没剩下钱了,我本来想跟张影帆师傅借10元钱,还没等我开口,张师傅就拿出来100元给我,让我带着路上用。那是我当时一个多月的工资啊,我没好意思接,就说我有钱。那个时候从上海到新疆坐火车得坐好几天,我一分钱也没有,就靠着张影帆师傅给我买的方便面回的新疆。
吴德昇老师和张影帆师傅的玉雕艺术对我是很有影响的,但对我影响更多的是他们对待玉雕艺术的真诚和对待他人的真诚。这样的真诚决定了他们必然会成为一流的大师,也决定了他们的作品有着别人达不到的艺术特质。
在艺术的道路上,樊大师经历了“有常师”到“无常师”的转变:有常师而登堂,走上了很正的路子,无常师而入室,学会了独立思考。而这些从师经历,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现代玉雕起步的艰辛,行业里浓浓的师恩与友情。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