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陶瓷艺术与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两者紧密不可分割。而古雅彩因其文人画属性,在创作中对书法要求极高,想要达到古色古香,意境深远的境界,书法功不可没。本文笔者以自身几十载古雅彩创作历程中的所思所想为出发点,去探究古雅彩创作中书法艺术的重要性。
从“书画同源”谈起
书画同源,源远流长,作为陶瓷绘画的形式之一,古雅彩与书法艺术交集的基础,是中国绘画与书法的渊源。
在画史上,以先秦诸子的所谓:“河图洛书”为书画同源的依据,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古往今来,关于这一观点,论述者众多,这简单四字,也成为了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书法与绘画艺术发展的长河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书画同源,并不是指简单意义上的起源相同。而是具体到形、神的同源。唐代张彦远在其《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维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既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这段论述,可以看成是关于书法与绘画同形源的最早论述,此后这一规律因文人画的崛起又被充分挖掘,关于这点,在探讨古雅彩文人画属性中还有具体论述。其次,中国绘画与书法,在追求艺术美感上,同样不局限于形式上的美,而是深入展现上升至“神”的意境之美,绘画与书法同样讲究“借物象以创意”,以笔墨画形只是手段,最重要的,还是表达创作者心中的情怀及意境。
古雅彩的文人画属性
而古雅彩中书法艺术的重要性,不仅仅因为其是绘画形式之一,更重要的,还是其文人画这一属性。
顾名思义,文人画,是指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因此又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 。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此说影响甚久。总结中国文人画,不难发现这么几个共同点,那就是创作者“学养深厚”,同时画作言之有物,格调高雅,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题材多为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之类,达其自身的清高文雅,因公因私,因国因家。或有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亦或是苏轼作直竹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
时间来到近现代,陶瓷艺术发展最为重要的节点,便是珠山八友所践行的将文人画引入陶瓷艺术创作。由此,一幅幅清新、淡雅、高洁、深远的艺术画卷在瓷上缓缓而开,陶瓷艺术也因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古雅彩,正是文人画与陶瓷艺术结合的一次新的拓展与延伸,程元璋先生毕生投身陶瓷艺术创作,并凭借其博学才华与极高涵养,践行文人画艺术风格在陶瓷载体上的体现。
古雅彩古色、古香、古风、古韵、古意、古趣、格调高雅、美观大方,庄重朴实,设色独到,接近自然,而又超越自然,色艳丰富,艳而不俗,其作品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意境深远。
不难想象,创作者想要在古雅彩作品中表现文人画艺术风格,表现自己的情怀,那么,正如书法之于文人画一般,其在古雅彩作品中的作用也是极为重要的。
勤习书法是追寻艺术之源
笔者自6岁开始便在父亲程元璋先生的指导下练习书法,父亲的严格要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日布置书法作业,需用心完成,父亲会仔细圈阅,倘若笔迹之中有丝毫懈怠,被其察出,便会招来严厉训斥。
练习书法,不仅是对个人意志与耐力的磨练,同时也是对个人情操与情怀的提升。正是在这日复一日,略显枯燥的练习当中,笔者渐渐对书法有了深入了解,青少年时,一直随着程元璋先生学习隶书,后来在求学与从艺道路上,开始接触,练习不同字体,如行书、篆书等。在此过程中,笔者开始尝试去挖掘书法当中的不同渊源、风格,以及其所展现的与众不同的艺术美感。
举隶书为例,作为汉字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庄重字体,其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但是不同朝代,不同名家笔下的隶书,也是不尽相同。如同为汉末名碑的《张迁碑》和《曹全碑》,就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前者通篇为方笔,方整劲挺,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结构谨严,笔法凝练。书风端正朴茂,方劲雄浑。初看似乎稚拙,细细品味才见精巧,章法、行气也见灵动之气,沉着有力,古妙异常。字形偏于古拙一路,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型方正,虽字迹多漫漶,然端整雅练,剥落之痕亦复天然,结字运笔已开魏晋风气。
而《曹全碑》,逆入平出,以圆笔为主,运笔如顺势推舟,很少有大蹲大跳之笔,不激不励,笔势稳健.婉丽绰约,明媚多方。磔波往往写得比较长,姿态也各种各样,或如小溪潺湲,或轻轻下按,然后顺势挑出,缓逸流畅,得翩翩欲飞之姿。
清人邓完白,又开清人篆书的典型,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由此,在练习书法过程中,汲取古人精华,如《张迁碑》之方劲雄浑,《曹全碑》之婉丽绰约,以及邓完白之雄浑苍茫,追根溯源,才能在书法道路上寻得自己的风格。
从形式美到艺术美
程元璋先生开创古雅彩先河之初,意在让传统古画在陶瓷上再现,尤其注重其古色古香的色泽及韵味,而诗书画印,则是这其中绝不能缺少的部分。
有意思的是,在诗书画印四个元素中,诗与印皆与书法相关,可以说,诗与印以何种姿态展现在观者面前,又能给观者何种享受,书法的作用不可忽视。不同画面,不同诗文,意境不同,以此配以不同字体,这其中隶书严谨工整、行书古朴端庄、草书潇洒灵动、篆书修长匀净,于画作之中,平添几分意境之美。
当然,对于一位艺术家而言,书法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为画作增添意境。它在提升艺术家修养,涵养的同时,还为其艺术创作提供诸多良思益想,关于这点,清代画家董棨在《养素居画学钩深》已有详细论述:书成而学画,则变其体,不易其法,盖画既是书之理,书既是画之法,如悬针垂露,奔雷坠石,鸿飞兽骇,鸾舞蛇惊,绝岸秃峰,临危据槁,种种奇异不则之法,书家无所不有,画家亦无所不有,然则画道得而通于书,书道得可通于画,殊途同归,画书无二。”
结语
“士大夫者必攻书,其画法必书法所在”,书画本同源,二者“殊途同归,画书无二。”,陶瓷艺术的发展,切不可轻视书法,但今日陶艺圈仍有“重画而轻书”之风,仅以此文,发出个人声音,权当抛砖引玉,望陶艺圈中同道中人,也能同声疾呼,切莫忽视陶瓷艺术创作中书法的重要性。
作者:程晓谦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