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徐家昌:有福之人随缘,随缘之人有福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书画龙泉行

  徐家昌是中国美院教授。王伯敏称道曰:“所画入神,点染成趣。而其落笔用墨,正如其人,规矩方圆,合乎自然,于艺林之中亦自成一家。”可见这是一位传统笔墨根底深厚的国画传人,在画家身上,我看到的是“坚守”二字,并在坚守的基础上创新。平常相处,画家随和宽容,似乎总是有意无意地让着别人,无锋芒。其实这只是表象,无锋芒不等于无观点,无原则。有时候,当我们这些外行觉得新奇好看,并乐不可支时请教于他,他会把不便说变成“我也看不懂。”其实他有他的理由:“无论怎样创新,中国画的根基是不能改变的,艺术的审美特性是不能改变的。”如果谁因为创新“创”动了中国画的根基,那便成了“看不懂”,无论对方多么有名、多么权威,徐家昌依然会说“看不懂”。

  也许,徐家昌到今天也不会知道,他随意“劈”下的几笔竹叶由我深藏着:一丛叠加的竹叶,一斜里逸出的竹枝,画在公文纸大小的毛边纸上。这便是他在陶艺工场教我画竹时随手画下的,而我将它收起,一直供在画桌上,品味并描摹。

  大凡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徐家昌似乎特别喜爱画白鹅。记忆最深的是一幅黄叶飘零的树下,有一群摇摇摆摆的肥鹅,伸长脖子嗷嗷呼叫着前行,画面黄白反差,鲜艳夺目,却又充满了圣洁感。画面告诉你:深秋,有风。画外之音:“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画家描摹了动态下的寂静与安宁,或是深秋朝阳下,或是傍晚炊烟时,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画里的生活情趣吸引了你:这群摇啊摇的白鹅真的好悠闲啊。读之品之,让人向往那一片无人的林地,想去看落叶翻飞,去看白鹅成群,去放牧一下被都市雾霾包裹已久的疲惫心灵……另有一幅《金秋》特招人喜欢,画的是一群懒鹅醉卧,眯眼打盹,各有憨态,身下铺着松软的黄叶,顶上是被秋风舞动的金色的银杏叶,慵懒之极,放松之极,让读画人轻灵地步入画境,陶醉于画家笔下浓浓的诗意。

  徐家昌对于鹅的爱好,几与王羲之相同了。王羲之爱鹅,爱白鹅昂首的姿势,爱鹅脖子摆动时形成一副曼妙的舞姿是书法的一条线。传说王羲之模仿它的形态,挥毫转腕,认为执笔时食指要像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则要像鹅掌拨水,方能使精神贯注于笔端,据说还因为看鹅看得忘形而促成了“东床快婿”。那徐家昌怎样爱鹅呢?动物的意态趣味,艺术的诗意所在,是不是也有自我意识在其间呢?

  我想,不算短的龙泉之行中,徐家昌会不会画白鹅呢?

  头几天,徐家昌刻梅,刻荷,刻竹,终于有一天看见他的素坯罐上有了一群鹅,在当天收工的时候,我留在最后走,就是想拍一下这群鹅,可是怎么找都不曾找见。几个月后,“分享”胜利果实了,在文史馆的会议室里,画家们的作品都放在木盒里,大大的盒,很笨很难开启。徐家昌来了,赵蔚明说:“徐老师,你运气最好了,12个罐一个也没炸,有几个罐的釉色还特别好。”结果还是没见着。

  有福之人随缘,随缘之人有福。

  那一群游到罐上去的白鹅,游去何方了呢?期待“千峰翠色——中国当代青瓷艺术展”!

  人物名片

  徐家昌

  1942年生于上海。1966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师从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抑非等花鸟画名家。1980年该校花鸟画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中国美院教授,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作者:汪逸芳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