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生命里的生命——我的“百岁人生”之四

  30、文化沙漠里的前卫战士

  卧病一年后,偶然的机会遇到一位老中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杨树峰基本可以恢复行走了。这时去海南的想法清晰地浮现在他的脑海中并立即开始实施,经无锡、上海、江浙一带一路向南,再经深圳、珠海、佛山最后来到目的地海南。这里环景优美,空气清新,杨树峰的病情大有好转。他在这里遇到了一些同学,适逢80年代末,有很多人做房产、海产等生意,俗称“下海”,朋友们商量说一起做一些开发海南的产业项目。杨树峰感觉这是一个机会,“别人都做房产海产,我就做我喜欢的艺术。”于是他把自己的一些绘画作品和陶艺品运过来,大张旗鼓做起了艺术。过程中遇到了一位有意要合作的新加坡老板,免费提供了一个别墅供他们做装饰,虽以装饰为名,却还是在做艺术。可是他越做越觉得与当地一些纯商业的人格格不入,觉得很孤单,但只要是做艺术,便又觉得好像多了一份坚持下去的动力。他就像是一名孤独沙漠中的前卫战士,不同的是这是一片文化沙漠,他注定孤单。

  31、被海风吹散的思绪

  不久,杨树峰终止了跟对方的合作,别墅也自然不能继续使用,只能暂时寄宿在一个大学同学家里。这次小小的挫折并没有让杨树峰沉浸在挫败感中,反而促使他不停地思考人文、文化、艺术和自身的一些问题,以此寻找突破。一段时间之后,他和另一名同学商量开发新项目,同时自己还创办了大众装饰广告公司,尽量和当地一些有商业商机的人接触。灯红酒绿的浓烈商业气息和人文文化毫无关系,不过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杨树峰创作出了一批海南风景系列作品,包括《大红花系列》、《天涯房地产老板》、《天海情歌》等。此外,他还尝试着去一些酒吧等大型娱乐场所办展览。尽管看似有些格格不入,但他还是拿出自己全部的热情投入其中,想看看这种夜夜笙歌的地方能否接受自己纯艺术的作品。这绝对是一个挑战——对自己的挑战和对人文的挑战。这种地方会存在懂艺术的人吗?这也是他为什么要这么认真努力对待的原因——为了找寻答案,关于财富、文化、艺术和生命的答案。

  32、机场东路的香水街

  海南有个五指山大厦,还有一条机场东路,每次走在那里,杨树峰都会站在一个知识分子的角度思考它,感觉这样一个相对繁华的社会又何尝不是人性和世俗的一种交汇呢!机场东路是他和另一个合作的朋友经常路过的地方,那里每天都有很多来观光风景的大陆游客和各地来的老板,以及形形色色的人们。这种繁华景象是封闭了多年的中国以一种全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每个人的表情、神态和交流时的状态都很有意思,杨树峰还以此背景创作出了多幅类似的作品。

  33、康乐园的游泳池

  杨树峰还曾在康乐园的游泳池创作过几张类似于一个英国画家的作品。当时因为一些项目,他要经常去康乐园,当然自己也想要尝试一下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于是,他躺在宽大清澈的游泳池里,看着绿绿的草地、蓝蓝的天空,品味着服务员从远处端来的美酒和饮料,安安静静地享受着一种另类的人生。准确地说,不是另类,而是没有接触过、没有经历过的另一种生活。他想到,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就像养肥了的鸭子,被资本、资产和财富所影响和左右,缺失了一些精神层面的思考以及内在的能量和力量。如果将康乐园看做是社会的缩影,那么中国的未来是否也会像这样一个丰富多样的娱乐场所一样呢?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想到了一些西方绘画作品,想到了那个曾创作了大量这种题材作品的英国画家。“我是否也应该将眼前的景象创作出一系列的作品呢?”他自问道,“因为康乐园是人类走向财富,同时被财富所影响的信息来源。”就这样,因为感受,因为思考,杨树峰不停地在艺术道路上多方位的发展。

  34、申亚大厦的飞天

  《申亚大厦的飞天》是杨树峰的一件得意之作。那时,申亚大厦最高层有一个KTV正准备装修,需要设计。杨树峰觉得自己突发奇想的一个创意很有意思,于是按照他的艺术创作构思接下了这个工程,开始自己的另一种创作。室内的天花板上,他自己手刻的飞天、天使和丘比特相互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再用一些荧光粉刷上去,然后在周围打上荧光灯,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是感觉所有的飞天、天使和丘比特都悬在空中,活灵活现,美轮美奂。这样一幅很美很梦幻的作品镶嵌于这样一个很商业很物质的环境中,有点关系,又有点格格不入,巨大的反差而产生的效果是很让人惊喜的。对杨树峰而言,这真是很趣的一种关系。

  35、飘落北方

  在中国最南端的海南生活了几年后,到了1993年——1994年的时候,杨树峰接了一个北方项目,没想到他也因此而从南方再次飘落回北方。当时在北京附近,有个项目需要一个艺术总监做些设计性的策划,他们请来杨树峰一起合作。该项目是一个东方娱乐城,在整个改建过程投资很大,拿下之后又等待了两年多才开始组织人来设计这个工程。据说,有来自香港、泰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七八家公司和杨树峰竞争。可能因为他经常思考而带来的想法多样,加上确实做了大量具体工作,杨树峰居然一举夺标战胜了这些公司。“即使是做这些事物性工作,我也按照艺术的方式来操作,把它当成我的作品来完成,尽情地投入其中”,杨树峰说。不过,这项工程最终却因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而停止进行,也同时终止了杨树峰在这文化大沙漠的生活。他又开始思考是不是应该进行纯艺术创作的问题,这为他日后去海外埋下了伏笔。

作者:杨树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