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1990年时,杨树峰感觉到身体已经透支,因为一直不停地忙于创作或筹备展览,每天都很累,加上饮食不规律和饮酒过度,造成身体疲惫不堪。但因为有精神方面的支撑,所以觉得一切还能承受得了。展览过后,他所住地方盆景园因属于政府和开发商的房产,政府要求所有钉子户撤离。这时还在停薪留职的杨树峰因所在单位在南河滩买了几套房而有幸分了套90平左右的新房,随后他就带着家人和所有的东西搬了过去。在装修之余,大家为庆祝乔迁之喜共同饮酒,他醉酒之后无意识地躺在新地板上睡了一夜。由于之前身体已经有了危险信号,再加上装修过度劳累和过度饮酒,第二天他就被送医院急诊。从那以后一直卧病不起,无力创作。为完成家人的心愿,感觉身体仿佛快要走到尽头的杨树峰决定,一旦自己身体好起来,就带着家人去往沿海城市,离开兰州。后来在离开兰州前他创作出“病床系列”作品,算是彻底为在兰州的生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沉睡的男人》 《归途》
卧病一年后,偶然遇到一位老中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杨树峰基本可以恢复行走了。这时去海南的想法清晰地浮现在他的脑海中并立即开始实施。到海南之后,偶然之机和一个新加坡老板合作,他负责提供住处,而杨树峰负责装饰和设计。虽以装饰为名,却还是在做艺术。可是杨树峰越做越觉得与当地一些纯商业的人格格不入,觉得很孤单。但只要是做艺术,便又觉得好像多了一份坚持下去的动力。他就像是一名孤独沙漠中的前卫战士,不同的是这是一片文化沙漠,他注定孤单。
不久,杨树峰终止了跟对方的合作,当然,对方也不愿继续提供住处,所以他只能暂时寄宿在一个大学同学家里。这次小小的挫折并没有让杨树峰沉浸在挫败感中,反而促使他不停地思考人文、文化、艺术及自身的一些问题,以此寻找突破。不久他又和另一名同学开发一个项目,不断地和一些商人接触,工作环境也普遍是夜夜笙歌,他想看看这种酒绿灯红的地方能否接受自己纯艺术的作品。这绝对是一个挑战——对自己的挑战和对人文的挑战。这种地方会存在懂艺术的人吗?这也是他为什么要这么认真努力对待的原因——为了找寻答案,关于财富、文化、艺术和生命的答案。
后来因项目而来北京发展后,杨树峰开始做周展,中间不定期的回海南看看。有一次回海南时遇到了一个大学同学,为他的海外之行带来了契机。原本说好了和同学一起出发,但因为一些事情无法同行。就在这时,杨树峰得知古今画廊正准备举行一场东西方艺术家的展览,有位女士看了他的作品后便邀请他参展。展览举办地点是在美国曼哈顿东边,于是杨树峰就收拾行李独自来到了美国。
到美国,油画专业毕业的杨树峰由于语言不通,没办法跟当地人深入交流。怎么办?只有多听、多看、多感受。于是他每天从早到晚甚至后半夜都穿行在曼哈顿东西南北的各个大街小巷,以此多创造语言氛围。没有多余的钱去学习,只能靠两只脚不停地走。这期间他看了很多展览,也逛了很多时尚品店去感受当地的文化。经过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杨树峰对纽约这个时尚之都已经了解得很透彻了,当然,也早已练出了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
在美国,有很多华人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人通过打工来维持生活。然而,这是一个既真实美好又掺杂着些许暗黑无奈的社会,多个层面相互缠绕在一起。所以杨树峰坚持坚决不打工,他需要独立思考,需要自己来支配时间,所以生活上就变成“自顾自”了。从最初的搬家、机场接送人到后来开了画店和画廊,不论多难,他都一直坚持走这条自顾的道路,既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和自由,同时也能维持生活。所以以后每月“只做一单”,而不是把赚钱放在第一位,就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来了解美国。
在随后的八年时间里,杨树峰尝试过在街头银行画画,因为自尊,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来观察,并没有以此为谋生手段。也曾在危险的黑人区做起MALL。做了两年MAII之后,又经过一番筹备开了间画廊。在美国开画廊需要很多艺术家资源,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广泛的人脉资源,但什么都没有的他,硬是凭着毫不畏惧的胆识开起了他的画廊。在这过程中他才发现自己对国外画廊的经营模式不是很了解,这也让他开始对艺术产业各个方面有了继续深入钻研的决心。
杨树峰在美国期间做过很多种工作,从开始时的搬家接送,到做MALL、开画店、开画摊、开画廊,但不论做什么,艺术这件事都一直在他心中不曾忘记。
2002年以后,他开始经常回国,了解国内的艺术发展情况。因为此时,他又有了想在中国开画廊的新想法。他知道了国内商业绘画基地分布概况。他在美国时已经做了很多关于艺术市场的事情,像是批发绘画作品。虽然是生意,但跟艺术也有些关系。他发现中国的艺术市场才刚刚开始起步,有朝一日一定要把在美国一些开拓市场的经验引入中国。他总觉得自己在美国积累的经验和资源可以给国内的艺术家创造一些条件,同时也特别希望回国能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改变中国艺术市场上一些不好的现象。他决定多创作一些适合大众消费的艺术作品让中国人也能够不断地提高文化修养。抱着这样狂热的理想,他义无反顾地重返祖国,开始做起了大众艺术。
杨树峰认为,大众消费可以分成装饰画级、收藏级和陈列级等几个级别,但在中国做了一年多大众艺术的推广之后,他发现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市场发展似乎形成了一种瓶颈:真正艺术家的作品跟消费接不上轨,而真正想要消费艺术的大众也找不到适合其消费的好的艺术作品。
作者:杨树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