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大匠之门-关注】艺术市场与国有文物商店经营的现状与思考

2015-07-04 00:00

【大匠之门-关注】艺术市场与国有文物商店经营的现状与思考 大匠之门书画艺术 大匠之门书画艺术

dajiangzhimen_001

弘扬传统文化,进行艺术推广,经典推介。


艺术市场与国有文物商店经营的现状与思考


近年来,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迅速,逐步走向成熟和繁荣。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国有文物商店面临巨大的挑战:依业绩考核,很多已经濒临关门;依经营思路衡量,不少已经山穷水尽;依规模档次观察,鱼龙混杂。
  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两极分化的趋势也逐渐明显,首先是人员结构上出现分化,传统收藏、艺术投资群体分化;其次,拍品出现了两极分化;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也出现了两极分化,好的拍卖公司继续往高处走,向国际大拍卖行看齐,差的拍卖公司继续往低处流,逐渐淡出市场。同时,艺术品电商渠道风生水起,成为一大亮点,将艺术神秘的面纱进一步扯短,直接带来的是艺术生态的变化,而不局限于艺术的传统运营系统。随着移动终端的来临,艺术品在互联网上的生态将被打开,网上交易使艺术市场面向各个层次、各种需求的人群。

  最近几年,艺术市场沿着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艰难前行,卖家惜售,买家谨慎进一步导致拍卖资源沉淀,由于礼品市场持续不景气、股市期货市场吸引资金外流、回购渠道不通畅,2015年的市场行情与2014年一样,仍然在寒冬中等待春天的气息。相比去年同期,部分商家的销售量同比下降50%,有的经销商“扛不住”,不得不小幅降价揽客。也有商家开始转让店面另作投资,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最近两年艺术品投资市场迅速降温的一个缩影。
  回顾国有文物商店成立的历史背景不难发现,国有文物商店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自成立之日起,其性质由原来的纯商业性质改变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文化事业单位。其职能表现为半公益性、半经营性。其资源的配置,是以国家强有力的指令性计划调控为手段。可以说,传统国有文物商店是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时期的特有经营模式,对于我国文物遗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00年后随着文物艺术品市场格局的多元化,博物馆组织相继改变,致使文物商店已从过去的市场主导地位陷入了进退两难、相对被动的尴尬处境。文物商店已成为当今市场关注的问题,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也改变着文物商店的发展轨迹。

  随着文物市场的逐渐放开,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国有文物商店似乎已被推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上,最明显、直接的表现是东西不再那么好收,与收藏者之间的关系变得若即若离。尽管对于老客户,有文物商店会采用优惠等方式来“挽留”,但不少人还是走出文物商店,去感受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体制下看起来“落后”的文物商店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货品的品质是他们的“杀手锏”,不少收藏者对于文物商店这一优势依然持有很大的信任感。
  国有文物商店在为国家抢救、保护文物的同时,在市场上早已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地位。文物商店应该随着收藏热点变化,主动出击收购文物,包括到国外购买回流文物,再通过举办展销会、竞买会聚集人气,培养收藏群体。同时,文物商店可借助自身优势,为缓解当今民间文物艺术品鉴定混乱的局面贡献点力量。倘若文物商店能将这一优势适时地与民间收藏结合,适应收藏者需求,对于宣传自身、拉近彼此距离都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应大力开展多元化经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云南省文物总店为例,云南地区占据独有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文化底蕴,与其他地区的文物商店有不同的侧重点,除了常规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藏品之外,云南国有文物商店更加着力于对于翡翠玉石艺术市场的发展的推进,同时还致力于经营的多元化。目前以云南省文物总店为主体成立了云南文博产业集团,旗下有音像、典当、画廊等方面的六个子公司,集团成立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推进云南地区艺术品行业持续稳健的发展,力争使云南省文物总店成为云南省内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引领者。

(作者:王娟)





编辑/文襄



来源:大匠之门书画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