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一周观察 │艺术,再慢一点

2015-07-06 00:00

  炙热的夏天,阻挡不了众多展览的火热举办。只是让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的纷纷繁繁展览,又有几个能留得住人细细品味?多见的是走马灯似地,让作品和作品标签如同幻灯片一样在眼前闪过;少见的是能够伫立在一幅作品前静静品味哪怕五分钟。也许是展览太滥,让人们失去了细细观摩的渴望和冲动;也许是展览太烂,让观者不愿委屈了自己的眼睛。不论什么原因,总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就是走近展馆的人越来越多,但在作品前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

  临古画稿之陈洪绶(国画) 黄宾虹 默斋基金会藏

  当然也不能一味悲观,总有些好展是让人不舍的。如刚刚在中国美术馆落幕的“浑厚华滋本民族——黄宾虹诞辰150周年纪念特展”,以及7月2日在南京博物馆开幕的“伦勃朗的时代——16至18世纪欧洲油画展”等,都让人流连忘返。今年适逢启功先生逝世十周年,6月30日,北京画院与启功先生家人、弟子及诸多机构联合推出“逸笔遗珍——启功艺术回顾展”。启功先生在艺术上的成就自是毋庸赘言,而作为展览而言,妙在提供的不仅是对其作品的一个观赏机会,还给人们开启了一个“启功”之所以成为“启功”的思索。相对今天的艺术家而言,启功先生治学、从艺、为人的理念和追求,正是需要我们学习的。

  山水花卉册 十二开之八 1945年 启功

  今天人们对艺术的关注,往往被拍卖市场上的一个个新高所吸引,但那些价格背后的人和事,除了一些被神话的故事让人作为谈资,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又有多少人愿意深究。如本周收槌的伦敦苏富比“战后及当代艺术”晚拍,弗朗西斯·培根、安迪·沃霍尔又一次成为了主角。这两位近些年在拍卖市场上颇为风光,但如同“启功”之所以成为“启功”的追问一样,“弗朗西斯·培根”何以是“弗朗西斯·培根”,“安迪·沃霍尔”何以为“安迪·沃霍尔”,除了业界学者外,即使是一般的艺术爱好者,甚至是某些艺术家,恐怕也都不甚明了。

  卢西恩·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 弗朗西斯·培根

  近日,吕澎撰文《涉及当代艺术史书写的八个问题》,其中写到“艺术史这门学科并不景气,原因之一是不面对当代问题,这中间的确有本质论和精英逻辑的原因,可是,就生动与活力而言,今天早已经没有任何精英文化了,艺术正在走向充分的社会化。”那这个“走向充分的社会化”的艺术,如何在褪去精英文化的外衣后撩动人心,不仅是艺术家们创作需要考虑的事情,同样是每一位与艺术有关的人士需要思考的。从6月15日起,陈丹青开设的艺术绘画类脱口秀节目《局部》,至今已经做了三期,在娱乐和网络的时代,过百万的点击量,也许算不上太高,但它从一个侧面表明,关于艺术,关于艺术史,可以由不同的角度进入,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来析出。

  对艺术的研习,是条贯穿艺术家人生的无止境之路,同样也是勤学不辍的必备日课。这里没有捷径,也由不得急躁,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所以还是慢一点,再慢一点,细细研摩吧。

  作者美术文化周刊记者冯智军,刊于中国文化报2015年6月28日,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