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一觞一咏文人情

2015-07-06 14:21

听父亲说我从小开始就有喜欢收集东西的习惯,最早的时候是喜欢收藏各类香烟纸盒——这些事大约发生在12岁以前,我自己早已没有了记忆的痕迹。

后来又喜欢上了买书,尤其是连环画,很长一段时间简直就成了新华书店的志愿者,成年后离家当兵,这些书就送给了弟弟。

结婚以后,每次看到自己喜爱的书画作品总是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买上一二件,尤其喜欢买点苏州范围内已故老书画家们的作品,但每每囊中羞涩,捉襟见肘。

五十而知天命,收藏之趣似未稍减,加上近年国富民强,手上资金略有节余,痴迷书画之情,更是心无旁骛了。

连日阴雨,无处消遣,好友李洪来电,相约“李公堤”喝茶,座中兄长、著名画家李超德院长透露,本市第十中学已故老教师桂秉权先生收藏的八堂书画合璧,近日流出,其中钱仲联、吴雨苍合作的四幅已被工艺美院廖军院长捷足先登,名花有主了,尚余四幅王西野、吴雨苍联袂的诗画作品亦饶有情致。凭着对李院长的信任和仰慕,笔者知道这些作品的珍贵和稀缺,于是,第二天,冒着瓢泼大雨,诚惶诚恐的将它们一一请

进了“江枫楼”(笔者的书房)。

作为园林学家和文物学家而享誉海内外的王西野、吴雨苍先生,同时也擅长中国书画,两位老人是一对饱读诗书的德艺双馨之士,在生活中深居简出,不喜张扬,不摆架子,为人谦和,他们的这种性格也渗透到书画作品中,我们欣赏到的书画合璧,是那样的悄无声息、温文尔雅,是那样的淡泊宁静、意境随心。他们以一管之笔抒写真性情,他们身在尘世,却能静观尘世,超脱凡俗,他们的高妙之处,只有在凝神静观后方可得见,而这一切又都是心性使然、随手流露的笔意使然,是心物熔冶之结晶,物我两化之境界。

王西野(1914—1997),字栖霞,自号茶禅,晚署霜桐老人,无锡江阴人,晚年定居苏州。早年毕业于苏州美专国画系,旋为上海光华大学文学士。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曾任同济大学,上海杨浦教育学院教授。对中国古典文学、美术史、古建筑及园林艺术均深具造诣,兼擅书画,而以诗名。故在当代教育界、学术界与叶圣陶、谢国桢、沈从文、顾廷龙、苏渊雷、钱仲联、陈从周等交好;在书画界与白蕉、陆俨少、王企华、徐绍青最为友善。被聘为苏州市文联艺术指导委员、苏州园林局顾问,对苏州的文化事业,尤其是对苏州园林、名胜古迹的修复、整治,堪为劳绩处处,贡献良多。五十年代初,他在同济大学建筑系从事中国古典建筑史专业的教学工作时,与陈从周教授同系教书育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形成了通家之好。陈从周的《说园》是传世之作,其中王西野的文字帮助是默默无闻的,书成付梓后,陈老深情地告诉大家:“《说园》一书既成,西翁呕心沥血,文字四分之三为西翁之笔,但西翁坚不肯落名,为成全我也,今有此誉名,我实不敢独享矣!”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