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吴希龄先生汲取了中国传统绘画之精髓,深入生活,以纯正深厚的传统笔墨,绘制了这套课徒画稿。后学者可以通过研读摹写,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中国画基本要素——笔墨及其结构和规律;了解画理画法,为攀登艺术高峰打下扎实的基础。
画稿是指在绘画过程中,先行对绘画创作的草图;或是将真迹用仿影的方法描绘下来,以作临摹、参考之用稿,其大部分都是未经任何装裱或其他形式处理的画心。
画家重粉本,粉本即白描,西画名为速写。”简单地说,吴希龄先生画画,先以类似勾古画法笔法打稿,然后再以他的“有锋、有腰、有笔根”的点子加皴,层层而加,以致密厚。
元代汤垕在《画论》中曾提到:“古人画稿,谓之粉本,前辈多宝蓄之。盖其草草不经意处,有自然之妙。宣和绍兴所藏之粉本,多有神妙者。”作为绘画前期的画作,画稿用笔自然挥洒,是还原画家完成作品前对构图取舍的体现,这种体现也恰恰反映了画家在创作前期的本来面目,也是作品在完成前的组合。
一件看似随性写意的画作,其实都是依靠一件或数件草稿和底本作为创作的基础。正因如此,画家才不需要预先思考构图,而可以集中精力创作出笔精墨妙的佳作!
综观历代的各名家画稿,在尺幅上大都是册页小品,大不盈尺,所画山石、树木、花卉、走兽等皆随手而就,看似随意为之,实则乃其几十年艺术创作、文化修养及人生阅历深厚积淀的释放。
这些作品画面空灵,景少趣多,笔简意繁,耐人寻味,充满着绘画意趣,特别是上面的注释,不仅展现了画家创作时的所思所想,也使得后人在学大师基础技法的同时,还能够获得传统笔墨状物塑形与书法形式趣味的直接感悟,以及中国画所特有的诗情画意的陶冶。
以下为吴希龄先生碳笔山水画稿赏析:
吴希龄先生一生中勾画了大量此类的作品,大概因为此类碳笔画作更接近于画稿,而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作品”,因此没有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但拙意以为,此类画稿对研究吴希龄先生所画山水有极为重要的学术意义,随着花时间收集与凑备先生相关资料,研究挖掘先生的艺术一生,进行学术论证和分享也会陆续推进,敬请期待……
我们的愿景和使命:初心为始,热爱为履,作品为重。 从“期待未知变化”到“用作品说话”,一路向前,相伴成长,坚持学术性成果助力云南文化长足可持续性发展。讲好云南人的故事,把云南艺术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价值,更加合理地挖掘利用,借助贵州大数据中心数据采集的优势,立足贵州辐射西南乃至全国,利用现代化的媒介手段和活动形式传播出去。
喜欢从内心挖掘事物的本质,热爱文化,又不局限于文化,说是传统文化的发扬,更应该讲传统文化的现当代表达。
走进神秘的滇域王国,见证一场属于书画艺术得“盛世芳华”。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