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铜扣生香——白馬藏铜荷包扣赏析(一)

铜扣生香——白馬藏铜荷包扣赏析(一)


铜扣生香——白馬藏铜荷包扣赏析(一)


之前笔者在拙文《白馬讲铜荷包扣收藏》中已经阐述过荷包与荷包扣之间的渊源以及它们的前世今生。作为中国古代服饰的一部分,荷包其实就是一个随身的口袋,里面盛放印章、钱币、针头线脑等零碎物件,战汉时期多用皮革制,故称为“囊”。


《晋书·舆服志》中记载:“汉世著囊者,侧在腰间。或谓之旁囊,或谓之绶囊。然则以紫囊盛绶也,或盛或散,各有其时”。到了宋元以后才有了“荷包”这个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荷包逐渐从实用性转变为服装的装饰性配饰,至此荷包上面的一个小物件也慢慢展示出多姿多彩的一面,它就是荷包扣。


荷包扣,本只是荷包上一个固定荷包绳索的装置,造型多样,其上两孔,方便绳索穿戴,所以民间也给它起了一个可爱的小名叫“二饼”,倒也通俗易懂。二饼有各种材质,螺钿,珠玉,虬角,金银铜锡等等,这其中笔者独爱铜制荷包扣的收藏。近年随着收藏热的兴起,很多小门类的藏品也被一批有识之士逐渐发现发掘,铜二饼的美也是在这样的大潮中被发现的,当下虽然还是小众藏品,然而笔者希望通过记录分享自己的收藏故事,抛砖引玉,引起社会更多朋友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兴趣与传承。


2016年春天,新乡小藏友周子皓给我微信发来了几张图片。打开一看是一枚铜制荷包扣,虽然图片不是很清楚,笔者凭着多年收藏经验和直觉知道这是一枚开门的荷包扣,并且还是精品。此扣呈现明清时期常见的椭圆造型,水红铜铸造,浅鏨深刻,珍珠底满鎏金。主体图案是一只老虎站立在山石林木之中,头顶有梅花和喜鹊,侧旁有竹林,身前花团锦簇。细看一派欣欣向荣之气,甚是喜人。


铜扣生香——白馬藏铜荷包扣赏析(一)


我向小周打听此物何在,答曰朋友圈所见。我麻烦他赶紧问价,许久小周回复了一个尴尬的表情给我,付了一句人家已经出手。接下来的几天让我好生惆怅,只叹没有物缘罢了。


时光如梭,转眼到了2018年,一天晚上南京藏友赵南楠先生跟我发来信息,说知道你喜欢铜二饼,你看看这枚你有吗。我看图大喜,这不就是小周曾经发给我的那枚扣吗,没想到兜兜转转它又出现了,接下来的发展就很顺利,楠弟把物主介绍我加上好友,谈价付款,期待收货。几天后这枚可爱的小东西已经摆上了我的书桌,拿起它仔细端详把玩,喜悦之后脑子又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个图案是什么寓意呢?


我们喜爱收藏的朋友都知道,中国传统图案奉行“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原则,那他一定也有一个吉祥喜庆的寓意在里面吧,我开始翻阅书籍查找资料,始终未有所得,后来我一度认为应该是“虎守杏林”的故事,为此发了朋友圈。好友们看到我的朋友圈后也都积极与我探讨图案内容,山西藏家贾大勇先生是我多年好友,他提醒我应为“喜上眉梢,松苞竹茂(猫)”更为准确。结合图案,我豁然开朗确实他说的更为准确,哈哈,原来我一直认为的老虎是一只猫啊。


如今这枚漂亮的荷包扣依然躺在我的藏品盒里,闲暇之余每每把玩,对藏友的感激之情总是油然而生。恐怕这就是收藏的乐趣吧,一路走来既学习了知识,又收获了友谊。


铜扣生香——白馬藏铜荷包扣赏析(一)


铜扣生香——白馬藏铜荷包扣赏析(一)


铜扣生香——白馬藏铜荷包扣赏析(一)


铜扣生香——白馬藏铜荷包扣赏析(一)


铜扣生香——白馬藏铜荷包扣赏析(一)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