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沉静中思索,寂寞中升华 —— 王明明


我在林中漫步,静听松风在耳边掠过;我在瀑布溪边小憩,感受到震撼心灵的狂吼与潺潺流水的细语之声;我在湖边冥思静坐,一片寂静中体悟大自然的气息。大自然的美进入我的心田,使我沉静、遐思,感到心灵自由的真趣和怀古幽情的沉思。


《金色池塘》/ 王明明

在当今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人们尽最大的努力去工作,使自己得到欲望中的满足。生活富裕了,但人们又觉得缺少了什么?于是又急匆匆奔向山林、原野,寻找失去的东西,使自己浮躁的心得到一分安闲,以求一种心里平衡。空寂、旷达、淡泊、宁静和至静之极的境界是古人先贤所追求的境界。沉静中才能有所悟,寂寞中才能得到精神升华,自己是否缺少这种境界呢?


《乡情客归》/ 王明明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中,山水之美与人格之美是互相映衬的。人们对自然敞开自己的心灵,体验和感悟自然与人生,产生了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篇,留给后人美好的遐想和由衷的赞叹。历代的艺术家们被这些名篇所打动,他们向往圣人、先贤、仁者、智者所描述的超凡的境界,而创造出一幅幅巨制佳构。


《会当凌绝顶》/王明明

我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体悟山水的千变万化,感悟先贤们的名篇与名作,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从而产生了创作的激情与思考,我不断重温和诠释这些题材,从而使自己慢慢地进入传统,表达自己回归传统,感悟古人的心境与情思,寻找自己心中的一种归宿。


《举杯邀明月》/ 王明明

我是在批判传统,鼓励革命、创新的环境中成长的。从批判中思考,到学习、继承传统,我经历了曲折的心路历程。这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吧!世界各国的历代艺术都是在尊重前人的基础上发展的,一代代生生不息。当今多元的社会中,我们的批判多于继承,盲目多于思考,自负多于自信。在怀疑我们民族文化的氛围中,又能产生什么样的大师呢?后人又如何评价我们呢?


《品茗雅聚图》/ 王明明

我们在发展中国画的过程中,研究中国画的艺术规律比技法更重要,研究中国画的精神比时髦观念更重要,调整自己的艺术心态比批判别人更重要。艺术需要发展,艺术家需要发挥个性,但这应建立在尊重前人、同道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否则艺术不能健康地向前发展。

怀古使我的精神得到净化和升华,寄情表现了我在艺术上的追索与创造。


《陶渊明赏菊图》/ 王明明


文章由北京京海墨韵新闻中心整理发布

微信关注公众号“北京京海墨韵书画院”或 京海墨韵艺术馆“,了解更多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