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耀(清) 行旅图
设色绢本立轴
款识:己卯仲冬,法郭河阳笔意。袁耀。
钤印:袁耀之印(白文)、昭道氏(朱文)
204x132cm
“界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较早独立成科的艺术门类,指画家在作画时,运用界笔直尺划线来表现线条匀直的建筑物,故称“界画”。界画盛于唐宋,名家辈出;元代“文人画”大兴,界画被视作低下工匠所为,地位日益低下;明清以降,作者寥寥,几近绝响。康雍时期,扬州地区经济发达,界画随着新兴商人市民阶层喜新尚奇的审美好尚重新兴盛,涌现出一批专攻亭台楼阁的高手,尤以袁氏父子(或曰叔侄)为其代表。二袁力承古法,继往开来,使楼台界画波澜再起,至乾隆宫廷而盛极一时,亦一时之杰也。



清初盛行四王仿古山水,工楼阁界画者仅袁氏二人。其宏伟壮美的山水楼阁,受到了当时在扬经营盐业的山西盐商的喜爱和追捧。他们曾受到盐商的聘请,到山西作画,故作品在北方流传较多。而遍布江南的私家园林,则成为其主要的艺术想象及创作灵感的源泉。



二袁的楼阁界画,继承和光大了唐李思训父子,宋赵伯驹兄弟和郭熙以来的界画传统以及元代王振鹏等楼阁画用笔严谨、精雕细刻的画风。在技法上,或以坚实的山岩为依托,或以浩淼的江湖为背景,将建筑与山水紧密有机地结合,使雄伟壮阔的山石和富丽堂皇的建筑浑然一体,既为单调的山石增添了色彩和生趣,又为仙境般的楼阁构置出真实可信的空间。大量山水的烘托,进一步消除了界画作为建筑图稿的痕迹,摆脱了死板生硬、小巧细腻的工匠式描绘,赋予楼阁界画深远的意境和宏大的气势。

袁耀(? -约1778),字昭道,袁江之子,江苏江都(今扬州)人。其画法宋人,工山水、楼阁界画,又善花卉禽鸟。画史称其“习画疾飞猛晋”,与父同名,世称“二袁”。有关袁耀平生文字记载极少。其传世山水楼阁构图繁复,境界宏大,画风工整华丽,与乃父甚相似,其精品往往有出蓝之誉。

本幅款识钤印

左:北宋 郭熙 《秋山行旅图》 局部
右:袁耀《行旅图》局部

左:北宋 郭熙 《早春图》 局部
右:袁耀《行旅图》局部
此图绘寒山行旅之景,尺幅宏大,境界深远。画中层峦叠嶂,山势连绵,危峰斜矗,嵯峨入云,烟岚浮动中弥漫着一种荒寒气象。对比萧杀的自然环境,其间就餐客栈的商旅,疾行的马队货车,奔腾的溪涧寒泉,槎枒蟠曲的古树,愈发显现出大自然和人类坚忍顽强、奔腾不息的生命力量。画家自题仿北宋郭熙笔法,其山石糅合“卷云”或“鬼脸”皴法,奇异诡谲;树干虬曲坚挺,枯枝如蟹爪下垂,密集错落,笔力雄健,将带有北宋山水标识意义的圆曲坚挺的线条之美发挥到了极致。整个画面构图深远,境界恢弘壮丽,观之令人惊心动魄。图中严整的宫殿建筑与富有动感的自然山水巧妙融合,浑然一体,形成动与静、整齐与活泼的鲜明对比。大处气势磅礴,局部精细入微,举重若轻,别开生面,其功力与境界远非时流所能梦见。品相上佳,可堪宝爱。

北京泓茂国际2020首届拍卖会
持续征集中
线上竞投
关注泓茂官方小程序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68号
聚龙花园商务楼瓯江草堂
工作日10:00-18:30
联系电话
010-65522280
13811916927
作者:泓茂拍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