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论绘画表达的内在需求》

        很久以来,艺术家和普通人都在争论一个问题——到底是画的真实、画的像好还是画的写意、抽象更好?
虽然大多数普通人认为画的像就是画的好。但是作为艺术家自身来说却未必,画的像只是艺术家的基本功,就像武术家习武之初必须掌握扎马步、劈叉等基础技能一样,不可能一个武术家为了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而天天给人展示自己劈叉的功夫有多厉害。
        国画大师齐白石说过,画在于似与不似之间,不能太像,太像就犹如相机的功能而不是画家的功能,也不能太不像,太不像就接近抽象画,至于这个像的程度,每个画家心里都有杆秤,到哪里才算是平衡点每个人都不一样。我觉得能提现画家内心真实感觉和艺术觉悟就是最好的平衡点,此外能得到画外人的共鸣就很幸运了。
        画画也和习武是一样的,画的像或者说绘画的写实性只是进入有法状态的敲门砖,进门以后完全学会了这个“法”,就要想着怎么抛弃这个“法”从而进入一种“无法”状态,而不是抱着“法”当做摇钱树,利用“法”来谋利,当然每个人的追求不同,艺术家为了生存做的权衡也无可厚非。


但是画家内心真实感觉就会被有法画面束缚在那里,比如其实画家内心是想画一种狂野的暴风雨,又担心会没有市场,就改画平静的舒适风景画,大概率会卖个好价钱。但是感人的作品也会就此消失,而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艺术家内心独特的真实感受,画就是艺术家内在灵魂的外化形式,如果一幅画不能真实体现作者内心深处的一种“呐喊”,那就成了一种虚伪的表达,不能算真正的艺术。
          大多流传下来的名画,无不是作者呕心沥血忠实的表现自己的“骨头”和灵魂,而不是肤浅的外衣和皮肤,只有穿透人类内在精神世界的艺术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作为艺术家,应该关注自身内在直觉,表达出内在的真实,传达在画面中,将有法的元素自然的流淌在无法的创作中,一幅感人的作品才能就此诞生。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