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一片混沌,盘古在沉睡了一万八千年之后终于苏醒。他舒展筋骨,分离开这混沌的世界。为了不让天地再次合拢,盘古脚踏大地,手撑苍天,就这样孤独而悲壮地又过了一万八千年,直到天地分离得足够远、不再合拢,直到他终于累倒在地……他的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夜空中的繁星;他的身体变成大地四极和五方名山,血液变成江河,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岩石与矿藏;他的皮肤和汗毛变成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清露和甘霖……”
像很多成长在这块土地上的孩童一样,杨学棒从小就听过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这则关于远古神祗的创世神话,在他稚嫩的心灵中刻下一个神秘的烙印。几十年来,随着年岁的增长,这块烙印不仅没有消逝,反而日渐加深。他曾无数次畅想盘古苏醒的瞬间、探寻盘古开天辟地的精神、体味盘古的身体化为世间万物时的残酷与美好。
对于杨学棒而言,盘古的神话、开天辟地的传说,就像一则来自远古的密码,在亿万年前便被埋藏于这个世界里,等待未来的人们去发现、去破解、去重新述说这个古老的传说、去用另一种语言描述这天地间最壮美的故事。
时间转到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将人类世界打了个措手不及。当身边弥漫着恐慌、惊惧、迷茫、焦灼、痛苦……这则远古的密码突然在杨学棒心底闪烁起久违的光芒。
许多年来,成为艺术家的杨学棒一直想用瓷板画的形式表现开天辟地的壮阔与豪迈,却始终囿于某种欠缺,未能如愿。他不愿辱没这伟大的神话,他必须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方能动笔,他要创作出一件如盘古般无愧于天地的作品。
疫情使2020成为当代世界的分水岭,“后疫情时代”犹如一次重新的创世,瓦解与重塑着人们长久以来的思维。
站在瓷板之前,杨学棒仿佛听到盘古从远古发来的呼唤,仿佛亲眼见到了那天地分裂、世界初生的一刻。经过这许多年的沉淀、思索、寻觅……杨学棒终于即将解开那来自远古的密码。
仙山耸峙,是盘古的身躯;草木葱茏,是盘古的毛发;云蒸霞蔚,是盘古的呼吸……杨学棒用瓷板画的形式再现这远古的密码,用线条与色彩阐释积蓄在心的情感与力量,用开天辟地的宏阔图景为当代世界提供能量与信念。
画面中,杨学棒融合传统青绿山水画妙法与文人水墨画气韵,山石造型奇崛而硬朗,充满震撼人心的神奇力量感;以创新的檫笔技巧绘流云浅雾,刻写的效果与质感烘托出一种轻盈、杳渺的氛围,使人感受到现实中的虚幻与虚幻中的深刻。画面右侧,同样以檫笔摹写出的亭台楼阁若隐若现,而这似真似幻的创造正是解读远古密码的关键。
盘古以一己之力创造世间自然万物。他凭借天生神力与绝望又坚定的信念立地擎天;他无从得知这天地之间的未来,却无悔地用自己的一切塑造了这个世界。
画面中的山林云霭是盘古留给世人的密码,而琼楼玉宇则是后人对于密码的回应——是对于盘古馈赠的感恩,是对于开天辟地的酬谢,是与世间万物的联谊、与山川河流的唱和、与草木风云的对话。杨学棒用他的一支画笔穿越了时空的阻隔、现实的羁绊,与神话中的盘古灵魂相接、精神相通,重回那个开天辟地的时刻,重新感受与传播那激荡人心的一幕。
身为艺术家,胸中有大义,笔下有乾坤,是对这个世界、这个时代负有责任的。当人们的健康遭受重创,当人们的精神陷入迷茫,杨学棒选择用远古的力量、艺术的语言激励人们抵御危机、再塑辉煌。
任何艰难困苦,都敌不过盘古一力擎天一万八千年的孤独;任何世间杰作,都比不上开天辟地、万物生长的壮阔恢弘。远古的密码写满了责任、信念、勇敢、坚韧……穿过漫长的时间,传递到杨学棒手上;上古的精神满溢着无畏的勇气、必胜的决心、恒久的力量……跨越万载的年华,充盈在杨学棒心间。
杨学棒举起艺术的千钧之笔,将对远古密码的解读、对上古精神的传承,都赋予在这件作品中。
艺术反映时代且超越时代,一件杰作应包含过去、现在与未来,应具有穿越时空的能量。在这件作品中,杨学棒吸纳中国传统绘画精髓,以深厚的历史底蕴为根基、以普世的人文素养为血液、以崇高的神话力量为灵魂,结合当下思考与时代审美,创造出既富于古典气韵、又深含现代美学价值与情操的巨作。
为了在瓷板上营造最佳的视觉效果,杨学棒采用以翡翠宝石为原料研制而成的矿物质颜料,亿万年的地质宝藏经烈火灼烧淬炼,最终呈现出莹润似玉、沁人心脾的顶级艺术之美。“绢保八百,纸寿千年”,唯有瓷板可千年不腐,唯有这精心研发烧制的色彩能万载不褪。从远古至未来,此作正如开天辟地的盘古一般,垂世不朽。
山河承载着千秋不竭的精神力量,楼阁述说着万载不变的精神信仰,每一笔都镌刻着中华民族奋力前行、百折不挠的精神基因——这是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密码,是战胜一切、开天辟地的信念、勇气和力量。(图文 祖雪莹 陈韦衡)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