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印章的艺术欣赏是创作完成的印章作品实现其价值的途径和方法。经过欣赏过程印章艺术品的内容主题、思想情感,才能被人们认识、接受产生社会文化价值和作用,印章欣赏是人们通过运用自身思想、文化知识、审美经验,对作品艺术形象的观察、思考认识其美感和主题思想的实践活动。
印章作品首先要让群众喜爱,并在内容主题上对他们有实际的开阔视野、培养审美情操,进而认识美、认识社会、认识生活、改变提高他们的工作、生活和情感方式习惯,给人以真理的认识和引导。印学才能具备使自身成为社会文化必需部分的关键,为社会文化发展作出贡献,也才会因此具有了不容否认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只有社会文化价值深刻、艺术性较大的作品,才能从中获得更大的深刻的认识和艺术欣赏效果。个人的欣赏效果还会受到欣赏者思想文化水平、审美修养及情感等因素的影响。但在社会文化总体中,最终还是由印章的表现内容主题、思想情感与时代文化及其历史必然发展趋势的适合程度,印章作品对社会文化的推动和进步作用来决定的。
普通欣赏者只需要具备当时社会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审美常识和基本心理情感经验,在印章艺术品的欣赏中就基本足够了。因为印章作品应当面对的就是这样的社会.文化水平和状况。这是印章对社会文化的艺术实践活动本质的必然要求,艺术的实践必然是对现实社会文化的认识、改造和推动。对于艺术的一般规律的了解和熟悉可以帮助欣赏者较快地认识到作品的主题和内容。但更重要的是欣赏者的生活体验、文化水平素质以及审美能力和欣赏经验,特别是对优秀作品、经典艺术品的欣赏经验,会有效地提高对印章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印学的特殊艺术规律对欣赏活动并没有本质的作用。印学的具体规律基本上是有关艺术创作的理论和方法,而欣赏只是从已完成的艺术作品形象出发的认识活动。单纯的抽象原则尤其是印章的形式规律,没有深刻的理解容易使人产生一对一的简单公式化理解和套用。使欣赏活动异化由作品向创作规律、方法的返回,不仅不能分辨出作品的优劣其认识也脱离了社会现实文化,失去了欣赏的意义和价值。艺术的欣赏活动不能变成一种被动的对作品的适应和崇拜行为,它应当是欣赏主体对作品的主动认识过程。艺术作品必须接受基本客观规律、文化规律以及社会常识的约束。从本质上讲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是来接受群众的检阅、服务于社会文化的,也就是接受群众的检阅、服务群众的,而不是本末倒置。曲从艺术作品及其创作方法的欣赏活动,期望社会文化来适应艺术作品的创作活动都是错误的。
艺术家、批评家、理论研究工作者还需要更进一步对印学的各个环节的实践通过理性的分析思考,作出辨别、判断、批评和改进提高的建议。他们对印章作品的鉴赏不仅要欣赏认识作品的主题内容和美感表达,还要分析作品主题、内容、形式、手段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以及作品与社会文化、现实生活的关系。思考作品是否有新的创造,有哪些优点和缺陷,主题思想表达是否充分,对社会文化是否有益等具体的学术问题。
鉴赏活动是印学研究的基础。艺术创作与欣赏活动构成艺术社会文化存在的基本活动整体。鉴赏就是将二者联系起来,以欣赏的社会文化效果分析研究艺术创作的成败得失,为艺术理论研究和创作的发展提供客观的依据。要进行印章艺术作品的鉴赏,就要全面了解掌握印学的本质、发展方向和规律,社会现实文化状况以及印学与它的关系。唯有如此才能保证鉴赏成果的真理性和基于此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的正确性。
经过鉴赏批评家就可以通过批评活动,对印学的艺术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提出意见和看法。批评是艺术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批评艺术创作就会由一个社会性的文化实践变成艺术家的个人摸索行为。这样不仅不易取得更大的艺术成果,而且很容易走上歧途。批评家们通过对作品鉴赏结果的归纳分析,根据社会文化的时代要求和历史趋势、艺术和印学的必然规律,比较作品的得失提出相应的褒贬和发展建议。一方面是艺术家了解自己作品的社会文化效果反响、获得建设意见,改进创作的必要途径。另一方面也为群众提高欣赏能力,明辨艺术品的优劣提供了深入专业的引导。
从事批评活动必须考虑到批评的社会作用和影响力,以印学发展社会文化建设的责任感,以全面的艺术修养、文化学识科学地工作。从社会文化的高度、印学艺术本质的高度,联系现实生活、社会文化研究印学的实践活动,保证和提高印学的社会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无论普通群众的欣赏还是批评家、艺术家、理论家的鉴赏活动,最终的标准都必须服从于社会文化的必然历史发展规律和艺术实践的本质目的。认为印章艺术欣赏、鉴赏、批评没有标准,接个人好恶和意愿评价作品或者否认批评的价值都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相反强求工式化的简单欣赏批评标准,诸如只要是汉印的形式都是好的,只要是古人没有的都是坏的之类的评价,也是违背印学作为艺术和社会文化现象的客观丰富性、复杂性的。
在印章欣赏中还在一类特殊的对象,它们就是秦汉玺印等古代工匠遗留下来的工艺制品。对它们的欣赏只能根据其本身的局限性,对各种形式美和特定时代的审美趣味、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品评欣赏或学习研究。强求它们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完整性只能是公牛挤奶。另外对于二十世纪及其以前的篆刻家,由于对印学艺术本质认识的局限,在创作中主要以形式美感及其趣味表达为主的作品。也不能对他们做强加的要求,只能根据具体艺术作品的表现内容具体地对待。在任何时候只有实事求是才是最正确的实践方法。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