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对重复性绘画和饮食秘方的思考》

         很多人强调当代艺术的“辨识度”,你想要让人记住你就要重复画一种内容或者一种风格,比如你一直画茄子,画了很多年,那么人们一看到你就想到茄子,一看到你画的茄子就想到你。

          但是我想说,如果一个人天天吃鸡蛋炒茄子,加入同样的调料炒出同样的味道,不管反胃不反胃天天吃,一吃很多年,这样的确让人记住你了,但是吃鸡蛋炒茄子这位,你的内心真的是想天天吃鸡蛋炒茄子吗?是否有吃到要吐的感觉?

           画画和炒菜一模一样,颜料就是调料,画笔就是炒菜铲子,画布就是你的锅。画家就是大厨,大厨是天天炒个鸡蛋炒茄子,一卖很多年,就为了让顾客记住自己吗?的确记住了,但同样也记住了那种反胃的感觉。

           画画的人难道就不能有一种类似饮食秘方的东西吗?随自己的心情和觉悟做什么菜都可以做出独一无二的味道,让这种由秘方而产生的独特味觉变成自己的风格,让人们忘记你做的什么形态,而只记住了那种无形的喂觉甚至独特的心觉体验,这种无形的体验是谁也偷不去也代替不了的。

            一个好的厨师因该是多面手,既可以做素菜,又可以做荤菜,既可以做满汉全席,也可以做农家小炒肉,既可以做西餐,也可以做中餐,能让人记住他的的是他对做菜火候的掌控,对每个人味蕾的敏感捕获,是对各种调料的用量以及秘方的熟练运用。即使只做个简单的蛋炒饭,也能让他与众不同,鹤立鸡群,这样的厨艺才是每个画家的追求方向,而不是比谁的“手绘照相”技术更强,谁画的东西更具有重复性和辨识度。画一堆堆的鸡蛋炒茄子,不等于画了一幅画吗?画一辈子鸡蛋炒茄子,有什么意义吗?

            画花鸟就一辈子画花鸟,人物、风景从不沾边,连笔法和构图都是千篇一律,把螃蟹用同样的笔墨和尺寸画了上万遍,难道作者的内心就不想吃点别的吗?就不想让观众吃点新鲜的吗?的确这样可以成为所谓的“大师”,也可以赚到足够多的钱,但是艺术家内心的追求是什么?是否觉得生命的乏味?
             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她的不确定性,在于去大胆的尝试和探索,艺术不像数理化那样可以通过数量积累而一定达到一个目标,艺术有可能你努力一辈子,也只是默默无闻的小画家,而有的人几年的觉悟就可以名扬四海,成为万众膜拜的大师,这里面的规律何在?恐怕不是重复鸡蛋炒茄子所能达到的。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