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鸥洋艺术探索讲座(二)

  类似以上探索为什么后来没有坚持下去?有一个同行,他跟我讲,他说虽然你这探索的确实是很有特色,用了各种材料,是人家没有做过的,但艺术它还有一个层次高低之分,就说你这种搞法太走向制作上去了。这一点提醒我了,我惊醒过来了。就是说艺术我要走自己的路,但我只是在玩形式材料这条路,而且这个路更多是放在制作上面。

  我又一直处在困惑中了。

  1985年正在困惑的时候,知道有个信息,即法国绘画大师赵无极会在浙美办绘画班,每个学校派一位青年老师去,我那个时候已经40多岁,己不算青年之列了,我们学校是派曾松龄老师去的,我很想去,就让杨之光找他老同学肖峰求情,能不能同意让我自费去补习班? 肖峰当时是浙美院长,后来同意我的请求,我就跟着去了,我虽然是自费的,但也算是个正式学员。

JUbP5LNfdiFcoegG5EgwScSeS05ShmSNtaVRZTt2.png

  鸥洋在[赵无極绘画班]接受赵无極先生指导(1985年)

  就是在赵无级绘画班这段时间,对于我一生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基本上奠定了我这一生的路,我今天来跟大家讲的就是说我想把赵无极他的整个艺术观点,好好的跟你们传达一下,就是说我也想让你们知道我是怎么样过来的,从他的教导,再加上通过我的大量的实践,而我的实践也是一次一次加深对赵无极先生教导的一些认识。

  一开始还没有那么多,但是实践多了一直是慢慢体会,我觉得所以为什么我说一直在路上,即不是你一下子能够体会到的,这个是必须要通过实践慢慢总结,而这个实践是很重要的。第一次画池荷“沉浮”比较成功

39TAhWPmDrx9GX5n2Bp9a5F3QOCfpwV4nHJk2uLa.png

​沉浮  1986年

  这幅画以后我还会提到,这幅“沉浮”为什么反复会提到呢?就是我头一次去画写意油画有关。我想从国画的花鸟画入手,开始我的实践。

  赵无极当时他为什么来中国讲学?他是因曾经来过中国一次,看着中国油画,感到怎么我们中国有那么好的传统历史文化,为什么我们满街那些多油画都是苏派的?他觉得他有责任,有责任来中国去传授一些东西,所以他就自己带着画画材料,木炭条、画纸都是他自己带的,他为了耒中国办绘画班,牺牲掉他在法国的创作时间,在法国的教学也都停下来了。

  他就等于要到中国去培养一批种子,让它能够起作用,所以他就会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来华教学。他希望把绘画班学员每一个人个性扶持起来,希望唤醒学生自主创造意识,让每个人创造一个画风。我现在就传达赵无极的教学要领。

  他的几个要领:第一个要点就是关于借题,借题就是借题发挥,底下是他的原话。

  赵先生说:“客观对象提供的只是抒发胸臆的启示,只是表现情感的依据,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独到的观察力、研究对象、空间、组织、光线、颜色来借题发挥,组成自己的画面,也即是借着题目把自己心里想到的东西讲出来”。

  赵先生在课堂上也给我们摆了一个女人体摸特,他说我这个女人体只是给你们提供一个凭借,主要是你通过这个摸特,它有个空间、光线、黑白,它的造型各方面给你一个个启示,你最后发现你自己的画。你不要就像我们看女人体,老注意刻画什么胸部,皮肤等那些人体自然属性的东西,你不要把她当女人体画,你那怕画成了男的都不要紧,因只是把这个模特作为一个依据,通过你自己感受到你的心里面变成什么东西,你尊重你自己的感受来画。

  赵先生谈到为什么我们会画成千人一面?

  是因为我们大家的观察力,我们不是按照自己把对象和客观对象通过我们自己的理解感受画出来,而是只把客观的对象的自然属性表达出来,你也是这么看,他也是这么看,所以你的画跟我的画画的差不多,没有显出特别你的个人的感受,所以也就没有你个人的风貌。

  因为他说每一个客观东西到每一个人心里其实是不同的,这句话确实是很值得慢慢体会,因为我们长久以来,我们继承的油画传统从最早是有两类,一类是从苏联引过来的苏派油画.另一类从老革命画家传过来的土油画,基本上属于再现客观的写实油画,用的技法多是直接画法。

  从西方油画史可以看清楚发展历程,西方最早湿壁画是采用黑白具像写实的画风,后来因为有了黑白照片,他们就开始了彩色画,后来又有了彩色照片,他们就开始画印象派了,后来到表现派、立体派及之后各个画派,确定一点即凡是人家干过了的,以后没有人再干了。

  这个道理在西方艺术界那儿他们非常清醒,为什么?因为别人走过的路,也就是等于建艺术的大厦那一块砖头己被前人放上去了,你在这儿模仿他一样的砖头已经没有必要了,你想放你那块砖头的位子人家的砖头已经放上去了,你需要的话,你就要自己创造另外一块砖头才有价值,否则你只是一个仿制者。你就只能做成一个画匠,却不能称之为艺术家。就是说你只能以你的很高超的技艺,像有些技艺精谌手艺人一样,满足於获得一定的声誉及较好的收入。

  明确这一点,你可以做一个选择,如做一个有高超油画技艺的画匠,你不妨就这么做,可以在技艺上做的甚至比前人还精道。

  但是如果你是想做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就必须要付出艰辛做一块以前人家没有做过的那一块砖头,如何做呢?那么赵先生提出借题就很重要,因为每个人去找自己的感受,你的感受是跟人家不同的,所以你不能够用前辈大师他们的感受来表达你自己的感受,而且还有时代的印记,是吧?这是不同的。

  所以他提的建议是很重要的,就是一种观察方法。这“借题”说,后来我体会跟我们中国传统绘画观察客观的方式很像,郑板桥他画竹子,所见的眼中之竹到胸中己成胸中之竹,而胸中之竹到了画纸上,又会加上各种因素成为画中之竹了。

  这出现的几个过程,加上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气质,这里头其实就是一个客观,到了你的心中变成一种主观,你把客观作为一个借题,借题发挥,说出心中想说的话,所以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他说的第二点。

  就是认识中国传统艺术的伟大。赵先生自己说是从巴黎认识中国艺术的伟大,他看到塞尚的油画,对其空间处理得到启发,塞尚有幅画山与天连在一起好像中国画,因为这种这种山水连在一起的这种观察,这种表现,是中国的风味,所以赵无极说他从塞尚的画中发现了中国。他说有些画家只可说是好的画家,是跟从性的画家,却不是伟大的画家。

  赵先生还说,中国传统艺术方面精华的东西很多,欧洲美国画家受中国影响很多,而我们都完全受苏联的影响,我们自己传统那么丰厚,我们自己不好好去挖掘,我们油画却受苏联影响,他觉得他很遗憾。他说:我们中国有那么多传统非常深厚丰富的传统,比如商周的青铜,汉魏的雕刻、玉器,唐宋瓷器书法等…

  从赵先生的抒情抽象画作品中可看出,他从我国商周铜器中的甲骨文中引用了文字图形,一开始明显可以看到字形,到后来慢慢发展下来,只见笔触的节奏成抽象图形。

  第三点就是赵先生要培养我们每个人找自己的个性,要我们向优秀民族优秀传统学,向世界一流大师学。他给我们提出具体追求个人个性的一个配方,他的原话是这样讲的,他说:“我们中国有那么多传统,非常深厚,非常丰富,每一个人只要拿出一部分自己最喜欢的,对自己性格最接近的把它消化,然后把学到的东西要拿好的东西,也不要收他们旧的东西,把这两方面最好的东西合起来,然后再加上自己的个性,慢慢地自然而然地融合起来,你的风格就有了。”

  这个方子可以说很全面的,你把中国优秀的传统,他不是说优秀传统你能都拿过来,而是你拿一点点你最喜欢的,跟你性格最接近的,因为你的性格各种各样的,中国传统有各种各样的,你找你自己喜欢跟你性格又接近的把它消化,然后你把你学到的好的东西,也不要他的旧的东西,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有了这个方子我就知道我该怎么走了,我就心里有底了。我应该吸收中国及西方传统的哪些方面,比较适合且擅长,就可以变成自己的个人创作风格,这是第三点他对我们的期望。

  第四点就是关于画种的观念,因为对于画种我们常受很多约束,比如说我们画油画要有油画味,也即油画要姓油,有些很有权威的老先生,也常提画油画要有油画本体的感觉,你不能画的不像油画。

  问题是为什么一定要受这种约束呢?为什么油画一定要姓油,国画要姓国?姓油的标准是以哪个为标准?是以安格尔的画为标准,还是伦勃朗的画为标准?马蒂斯有些平涂的画算不算油画?好多画各种各样风格,你以哪一个为标准?这里头说不清了。

  所以赵先生就一句话:“只是利用他的材料而已”,你什么油画也好,国画也好,他说你就不要管,你就是利用他的材料而已。“只是利用他的材料”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他的原话:“中国画与西洋画的界限已经没有了,中西分开在19世纪还可能,现在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界限已经没有了,两方面的关系越来越近。

  以前是国画要有国画的样子,油画要画成外国的样子,为什么要画成外国人的样子呢?为什么要画成中国人的样子呢?”他说:“不管油画或水墨画都只是利用它的材料而已,还是按自己的法子作画,选择你的技巧,你画画的技巧是完全帮助达到你的表现”。

  技巧是第二个问题,你有了新的绘画观念,技巧也跟着你的观念变。赵先生说自己从1935年到1964年,他用了30年才真正懂得了自己的油画方法。他认为功夫之外的东西更重要,这个之外的东西就包括你的观念,你的个性,你的作品的内涵其实很重要。

  我们很多中国人很容易迷恋技巧,就是纯为技巧而技巧,而且我们很多人欣赏的水平也是一看到画以似某大师技巧为荣,如这风景画的很列维坦,他就忘了,你画的像人家你就就没什么价值了。

  我是说你要画出你自己的感受,是跟人家不同,有你的个性这就已经ok了,你画的再好,你是仿人家的,你其实也没有多大意思了。

  第五点就是关于绘画要呼吸的论点,底下是他的原话:“绘画同呼吸一样,人需要呼吸,不呼吸活不下去,绘画也要呼吸,你要把自己的感情摆进去,让画面同你一道呼吸,画面要有紧有松,到处挤透不过气,到处空就空洞。世界上事情都存在着对比,音乐总有停的时候,如中国画的留白处”,他就涉及到画面的节奏韵律,这点我后面还会讲的。

  第六方面,赵先生还谈到关于艺术创作与时代的关系,赵先生说美学的观点常常跟着时代在变,时代不同,观念不同,文艺复兴寻找的美和我们现在寻找的美不一样。他说:“伦勃朗的画一直是最好的画,不过你要把它放在16世纪看,不能现在还画16世纪的画,一个人生活在20世纪,对20世纪的文化不了解,我觉得根本不妥”。

  艺术创作紧跟时代这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现在有时候迷恋古典的画觉太精彩了,技巧太高超了。问题是你在20世纪去画16世纪的画,没必要是吧?以上就是我就传达他的几个最重要的观点。

作者:鸥洋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