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生机与生命情趣是传统花鸟画的重要主题,北宋以来,文人写意的笔墨使花鸟画从对自然生命的摹写转向主体情思的抒发, 表达着人对自然的渴望,对生命的眷爱。然而,千年花鸟画延续至今,在其高度成熟完美的画境下甚至难免使人产生审美上疲劳之说。但应该承认,当代花鸟画家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首先,他们的用笔用墨异于前人,创作形式有着浓厚的传统笔意而又完全不同。他们在传统的礁盘上凸现一个现代人的理念、情感、才学和人格个性,有意无意间,求变“花鸟有我”为现代花鸟画的结构形式探索。
蔡茂友作品带着不群的飘然,他在《牡丹花下寻芳踪》中画出的意象花鸟接近于他的感觉空间,作品不可言传地充满浪漫、美丽、犹如梦幻般的墨色和细腻的感情,清纯、直率,有具象,也有抽象,朴素的浪漫独具神韵。品读他的水墨牡丹,扑面而来的是的热烈和温馨,是春风般的和煦和亲切,是诗歌般的深邃旷远,时而清淡晕染,时而挥笔直写,时而二者兼具。画家用这种独特的笔线结构他所喜爱的牡丹花下寻踪的鹤鸟变得简逸、清雅。
画家擅长在创作中注重对物象的细致观察和对大自然生机活力的把握,强调在概括而又准确地刻画对象形神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书法用笔的表现力,故其笔下的枇杷麻雀能挥洒自如,收到形神兼备的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金丸送福》显示了他对枇杷麻雀的绘画达到一个新境界,他以极浓的笔墨画出叶和柳枝,因而把鲜艳的枇杷以及飞着的麻雀突出了,可说是手法独造。
新的绘画观念不断产生,推动了当代花鸟画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多元互补的格局。图中《金福》都是画家坚持身临自然、深入观察花鸟情态,作为创作构思的基础,技巧上有多方面的创造。画家分叉式枝头点画雀鸟,平衡了画面中的重心,并将浓厚透亮的墨色枝叶衬显出黄灿灿的枇杷果,不仅花鸟形象达到精微传神,而且从中表现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把自然属性与道德品格相联系,更生成出画家个人新的水墨花鸟语言魅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