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柯九思在《书画谱》中提及:“写干用篆法,枝草用草书,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股钗,屋漏痕之遗意。”柯九思的绘画理念和赵孟頫的“书画本来同”出现了高度的一致性,并都在自己绘画创作中显现出来,被当时的文人画家们所称赞。画家蔡茂友的笔下花鸟,充分体现了“书画本来同”的观点,更是画家始终所追求的艺术创作方向,如他所画梅花枝干挺拔俊朗,花朵自然有序的排列,笔墨浓淡相宜,既有画面的层次感,又生动有致,画面虽用笔不多,但笔笔利落,笔笔体现书写之势。亦书亦画,这种观察方式是画家留存在画面里的一种对生活的思考,所谓“化生活之态为艺术之态”。
画家蔡茂友画梅花,是根据整幅作品形象排列组织的动势上作布局,先把握好花瓣、枝干以及鸟的节奏感表现,如: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由静到动,再由动到静;由曲到直,再由直到曲等等的排列便形成了节奏。他画梅有粗细,墨中见笔,顿挫与顺逆,先用中墨勾画出主干,主干画好后枝干画得断断续续,枝中求曲,花有俯仰舒展,宾主分明。此画对鹊鸟的描写工整细致,羽翼、爪以及凝视之态都捕捉得尤为自然,激活了整个画面的活眼。这也是画家擅长的,在他的很多作品里,都通过抓住飞禽鱼虫,或仙鹤、或蜜蜂、或麻雀、或游鱼等的神态动作来提升作品,形成整个画面的活眼,使得作品更为人性化,更具动态感。
他画柿子,首先将一枝由上至下,纵横交错分割整个画面。枝叶之姿态也是在大势中求变化,在转折之处求生机,小枝的娇嫩,主枝的苍老劲挺,组合出来苍老和娇嫩的,中坚和新生的更迭。在寥寥数笔之中把柿子的火红之态、收获之意书写出来。并将小鸡融入画中,取其动态,一方面提升了作品主题间的动静对比,一方面也增强了作品的虚实变化,丰富了花鸟的创作样态。画家对于传统的水墨文人画进行的深度的思考,将传统文人画与现当代艺术进行了融合,形成了他鲜明的作品风格。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