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徐悲鴻,《抽菸男子》,油彩布面,45x70cm,晶美術館
適時點菸、細品氣味——《抽菸男子》
上一世紀,菸與酒曾是應酬場合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更在悲鴻海外的藝業中一度扮演重要的角色。
新加坡文史工作者歐陽興義認為,「徐悲鴻若不是1925年在新加坡得助,美術史上的一位著名藝術家可能已不再存在。」該年,在新加坡幫助悲鴻由一位落難的留學生,脫胎換骨成為藝術家的正是當地著名的菸草商黃氏兄弟――黃曼士與黃孟圭。二人贊助悲鴻學費,並且通過菸與應酬緊密交織的人際網路,持續將悲鴻的藝術介紹給南洋當地的華僑。
今天市面上販售的香菸,往往以顯著篇幅強調吸菸對健康的威脅。眾所周知,抽菸是一種透過燃燒尼古丁(Nicotine)產生的氣體滿足自己,釋放情緒的一種行為。通常抽菸的男人都有一股滄桑感,並帶著玩世不恭的態度。
晶美術館現正展出的悲鴻《抽菸男子》,整張油畫以中性的色彩堆疊,灰階色調構成背景與主角的色彩,筆觸隨形展延、鋪陳,種種構成的主題,正是應酬中再熟悉不過的點菸,畫中瀰漫一股混雜釋放情緒的滄桑。
《抽菸男子》位於畫中左側的男子,身著白色唐裝,左手持煙管。左側那位身著藏藍色襯衫的孩子,似乎一臉好奇地想嘗試菸斗滋味兒,一雙眼也直勾勾望向前方,彷彿關注著眼前事件的消息,只見一旁的成年男士,眼神若有所思,徐徐點起一根菸,好整以暇,靜候畫外環境的變化。孩童一臉好奇、彷彿探問般的眼神,與成年男子藉點菸釋放情緒的動作,構成了心理上二個不同且無交集的世界,悲鴻的畫筆,有效地直指出點菸在人際關係中,微妙、複雜的性質。
悲鴻的畫筆能把握「適時點菸」所蘊含的微妙、複雜的性質,透露他擅長於應酬的一面,另方面他當也是位擅長通過鼻與嘴,細品其滋味「菸槍」吧。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