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明清时期的核雕

核为原材雕刻是传统工艺中最具特点的一个门类。根据文献与传世实物来看,核雕所用之核主要以桃核、橄榄核为主,也用梅核、樱桃核,兼及核桃壳等,制品以核舟为代表,单件可做佩饰、扇坠(清宫档案里称为「扇器」)、陈设玩赏品,连缀起来则可为念珠、手串、朝珠等,在意匠上属于立体微雕范畴。

清 橄榄核雕人物图十八子手串

核雕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清时期,早于此,历史记载中的果核制品不是来历不凡,就是异形异状,精雕细刻的工艺似还没有施诸其上。又据明嘉万时学者焦竑在《焦氏笔乘·续集》卷五中所载:「宋王黼盛时,广求四方瑰奇之物,有以桃核半枚献者,中容米三四斗,其间题咏之字满矣。」他还强调说:「今御府核亦多古人题字。

清 揉手核桃(一对) 故宫博物院藏

早期所重视的果核器物虽多刻字,也加以图绘装饰,或许还经整修,但却保持天然形态,与明清以来为人熟知的核雕工艺推崇巧夺天工的雕镂着重点完全不同,而且前者以大为尊,后者以小为务,其思路也颇有差异。


清 陈子云款橄榄核雕小舟故宫博物院藏


船底阴刻题铭

核雕匠人主要出自以吴中为中心的江南地区,高士奇在《苑西集》卷四《榄核船》诗题下小序所言:「吴人以橄榄核为船,诸物俱备,且极工巧。」虽仅道及核舟,却也差可推及其他。

清橄榄核《赤壁赋》雕刻

船底阴刻题铭

核雕并没有发展成规模较大、波及地域很广的工艺门类,根据目前所知,除江南外其他地方比较少见。

细读有关核雕的文献记载,可以看到一种反复出现的矛盾论调,一面详细描摹并赞叹为「刻棘镂尘」、「精巧绝伦」、「鬼工」,另一面却又贬斥为「灵怪」之技、「狡狯」、「器之淫」、「其巧为甚拙」等等。

清 核桃刻诗雕人物图鼻烟壶

清 核桃刻诗雕人物图鼻烟壶

这里面自然不乏迂阔的儒家精英的泛道德训诫,但也有不少是因应卫道之论的修辞技巧。不管怎样,作者的心态都是颇堪玩味的。倒是编辑《虞初新志》的张潮说了一句老实话:「特恐此论一出,巧物不复可得见矣,奈何!」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