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成都八益网络拍卖会——书画专场(第一期)即将于6月6日正式开拍,现正在小程序预展中。本期书画专场重点推出了杨代欣书法作品12幅,诚邀藏友们一览。
杨代欣喜欢书法是从儿时就开始了,几岁便握笔习字,这是杨代欣的母亲予儿的启蒙教育,至今算来已60多年光景。此外,杨代欣的三爷爷朱竹修也为他的书法精进授意不少。“他给我讲得最多的就是《圣教序》,一般从构成讲起。”直到现在他都还记得三爷爷家里挂着一幅张大千画的佛像。经常还能想起三爷爷提劲的样子,“画上的蓝色(颜料)比金子还贵!”以及“七孃”朱佩君、作为友邻的蜀中才女黄稚荃,还有吕洪年先生和邓少琴先生,都对杨代欣的习书之路产生过颇多影响。提到杨代欣习书法的师承性,除了韩文畦,更有他的师祖刘咸炘,是清代著名大儒刘沅的最小孙子,以《推十书》名重当今。杨代欣虽与刘咸炘未直接晤面,但受其影响至深。杨代欣称他为舅祖爷(杨代欣祖父是咸炘先生的外侄)。另一位是刘东父先生,他既是刘咸炘的侄子又是他的学生,他慧眼独具,七十年代初,在一次看过杨代欣的篆书练习纸之后,认真地肯定了一番,随后主动借出当时没法找到的抄家后劫后剩余的《邓石如篆书墨迹》十五种与他临习。表爷爷高兴地告诫他:“你的篆书五年之后必有成就!”在东父先生的指导下,在山区艰苦的教书环境下,他每周一到五都进行行书、隶书、小篆三体并行的练习,从不废止。到了周日上午,就上恩师家还课。几年下来,他书艺确实大长。刘时和先生写道:“代欣在东父先生处所得,相当部分是师祖所传的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书学理论《弄翰余瀋》中所主张的。”杨代欣还曾拜在陶亮生先生门下,先生擅写碑笔,十分讲究法度,诗文也极好,对杨代欣颇有教诲。
杨代欣在书体上较为多面,可写十多种书体。其势张力且够并取味尖锐。杨代欣之作,情系古典,醉心博雅通史的艺术,笔下文本字幅尽见师承学养的蕴藉,油然动此灵机。杨代欣老师时不时透出的老成都风华与个人过往囹圄,让他的字,活生生透着岁月的回温与倔强的体面。
扫描二维码查看更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