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姜维群:坎坷怎么就成了财富?

 

三万时光八尺眠,十有九忙皆俗务;

两个空拳七寸笔,百无一可唯读书。

读书写字作文章,独乐乐之事也。若书画有人欣赏文章有人阅读,众乐乐也,不亦快哉乎。

——欣缘道人联并识


今年芒种节气,忽然想起来五十年前写过的《刈麦歌》,忽然想起来在农村割麦子拔麦子。上世纪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让多少城市年轻人多了一次特殊的人生体验。无论现在怎么评价,这都是人生的一次坎坷,当时谁未亲身经过谁就不知道那时候的心境。

经过上山下乡的人都知道,当年与留城的同龄人相比,连做梦都嫉妒羡慕得要死。人家在城里守着父母吃着商品粮,在工厂机关里风不吹日不晒有固定工资,而且每周公休年节放假。而知青呢?风里来雨里去,吃不上喝不上不论,最大的问题是不知哪年哪月才有回城之日。

上山下乡已过去半个世纪了,如今这些人的人生已经尘埃落定了。有这么一个规律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凡当年的老知青眼下混得有些头脸的人,上山下乡这段人生的坎坷竟成了“甜蜜”的回忆,不仅津津乐道时常咀嚼,甚至还有炫耀的成分杂糅其中。那段坎坷成为谈资成为资历,成为值得骄傲的一枚“勋章”。

坎坷是人生被动的冒险。有人说外国人喜冒险,中国人乐坎坷,二者貌似相同,其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冒险是主动式,坎坷是被动式。当坎坷成为“被动的冒险”之后,人也像冒险后胜利回归而亢奋异常,这便是坎坷经历之后人津津乐道的原因所在。

不经过大起大落的人很难悟出人生的真谛,不经过大病大灾也难顿悟生活的奥秘。坎坷能给予我们思想的丰满、思虑的凝重。没有谁希望坎坷,坎坷不是金钱财富地位的必然兑现,其兑现离不开思想认知升华后的递进。知道吗?

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段十分精辟的话:“穿掘着灵魂的深处,使人受了精神的苦刑而得到创伤,又即从这得伤的伤的愈合中,得到苦的涤除,而上了苏生的路。”说的真好。

遭受坎坷吃到苦,精神的创伤得到愈合把“苦”涤除了,再走上“苏生的路”,这样的坎坷一定是财富,人生的财富。这个“涤除”过程就是发奋努力的过程,诸多的成功人士哪一位不是这样?

看到笔者的《刈麦歌》,著名仕女画家王叔晖的天津女弟子萧惠珠微信这样说:“没有亲身经历的人写不出这样的诗,我也深有体会,但我写不出。记得下乡第一年拔麦子,手上滿是水泡,挑破缠上布接着干,一天下来脸都控肿了。好在那时年轻,人是为了希望而活着!”

心存希望,心有目标,就能够涤除心中的怨怼,关紧口中的牢骚,默默努力的前行。时间的稳定平缓不代表时代的不颠簸,时代常常和个人开玩笑,个人每每经不起时代开给我们的玩笑,当我们坎坷过后有多少人因为“玩笑开大了”而殇而痛。

所以最后要说,坎坷是人生的财富,坎坷大到像山一样压过来的时候,地上的坎坷和我们一齐消失。坎坷是财富,那“财富”就是子虚乌有。

(刊于2022年6月8日《中老年时报-副刊》)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