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论看展

    对于我个人来讲,我不爱看任何画展,个人认为一个相对专业尤其对自己有一定认识的人,应该加以选择的去看展,古代画册印刷精美可以慢慢研究,甚至很多高清到一厘米的绘画作品远超嘈杂的环境下去品画。古人在自己的年代可能由于消息的闭塞同代大师估计都不自知,更别提大师之间交流。看古人的画闭门造车,胸中有丘壑反证了这个道理,承认有人说哪位大师行万里路观万种山,我只是笑笑不会尽信书,文人么呵呵,写成字千年后就如事实一般,古代交通的不便利不是可以想象的,为什么经常有贬官客死他乡常事,那来的游遍名山大川,大部分隐居看眼前山水,思想到是信马由缰狂奔而去是事实,否则古人的山水讲究可游可居,为什么?这货没地方去,用画过瘾而已。

    我认为这和读书一样的道理,有系统系列的去读,也就是先不要找宽度,而是找厚度,这样容易钻出来东西,等你画画到一定的理解,确实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再去观再去看,这样会让自己打开更大的思路,如果自己一把瞎,到处看展览,大师一辈子就那几张画,不吸进去才怪,当今信息量碎片化,看着什么都好,如何粘接为己所用,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至于业余爱画的,尽量多看展览,提高自己的审美,如此纷繁复杂的作品,无论好坏都有人买单,买单成了画家牛逼与否的一个衡量标准,那么这更考验了观者如何筛选和判断什么是真正的好作品,精品,逸品可以传世的作品,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你认为的审美基调在短短几年能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需要探究,体会,感受,甚至批判和共鸣。

   看展览这种事情最好是人少了去,能有个内行一起交流更好,注意不是讲解如何从技术或者个人理解这张画传授你怎么看画,那都是扯淡,我说的是交流。每个画家画出来作品万人有万观感,不是谁讲怎么看僵化了思维,那你岂不是被他的思想以为而以为了呢。有很多东西的每个人第一感受很重要,体会并捕捉它成为你自己的东西。长久下来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你自己有你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别人感觉不到的感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