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他的画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简’。
有人说是简练,有人说是简单,简练与简单,虽一字至差,却是两种不可同语的境界,而要把握其中分寸,更是一件不易之事。
他喜欢用焦墨作画。
这就有点杂技走钢丝的味道了。走过去了,人们会说:如此简练的好画;走不过去,人们会说:连国画的基本要领都不懂。因为观者的要求是无论用何种手法,效果要到位这一点是不变的。
传统中国画主张用墨色来概括大千世界,手段够窄了,而他还有将“墨分五彩”强化到“一焦到底”。
他在钢丝上做着各种姿势:
快慢、抑扬、顿挫、枯湿——讲究线条的韵味。
线线间的引申、交搭、导送——讲究线条的节奏。
单线与交错的线、粗线与细线、长线与短线、大点与小点、重点与轻点的率性挥洒——讲究整个画面的疏密聚散。
他的焦墨画散发出一阵阵辣味的芳香,这种味道是如此独特,不管爱与不爱,都难以忘怀。大概这就是人们不懈追求的“风格”。这是否说明,艺术从来不是求全,选择一两种构成因素加以狠狠发挥,就谓之“有格”?
他的画有极其简练的,也有流于简单的,只因从来险峰都无坦途,遗憾的是他的早逝(1813——约1849),致使他的追求未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清代初年到清中叶的广东画坛,陈陈相因,摹古之风笼罩,作为当时人的他,能够这样不落俗套并绕有趣味地作画,也就很不“简单”了。
一个生活在距今不算太远年代,绘有大量作品的画家,竟没有留下多少有关他的生平资料,甚至卒于何年也有待考究,这无疑是件憾事。但这样一位生前默默无闻的人,后来却不断的有人要研究他,评价他,甚至有人终生专题收藏他的作品,被中国美术史列为清代广东杰出的人物画家,与另一位同是顺德籍画家的苏六朋并称为“二苏”。由此看到,时间的推移将去沙存金,历史是最无情而又最公正的判官,画家只有通过其作品永存和产生光辉。
作者:苏小华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