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生命里的历程(三)

  大学三年级以后,杨树峰开始自己去寻找方向。受西安现代艺术展和星星画派的启蒙,以及看过一些西方的表现绘画展,如“法国250年(1620-1870)绘画展览——卢浮宫博物馆和凡尔赛宫博物馆珍藏原作”,杨树峰看到了另外一片全新的天地。他花七毛钱买了一本瓦尔特·赫斯编著、宗白华翻译的小册子《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对杨树峰来说,这些东西是完全不同的,是跟自己的生命、独立和思考有关的。他对这些崇尚自由、独立、生命和前卫的东西几乎着迷,不断地钻研、思考。他的痴迷也给其他同学带来很多触动和影响。

  在接受了很多西方的文化观念和现代艺术启蒙后,杨树峰养成一种习惯,就是在一个十寸的小本上记录自己当时的想法,或者随时随地勾些小稿、草图和速写,慢慢地积累起很多东西。有一次,系主任在班上讲创作的时候,杨树峰心血来潮地把自己的手稿拿给老师看,心想说不定老师会认可自己的方法,然后向其他同学推广一下,为以后的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只简单地翻了翻,就随手扔到旁边说,“如果有人想出名啊很容易,脱了裤子在操场跑一圈很快就能出名”。系主任竟然认为自己勾这些手稿是想出名,这对杨树峰的打击非常大。从那以后他的东西就再也不给别人看了,但还是坚持着记录思想和勾画草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想法得到记录和释放。杨树峰说,“这跟后来我创作出这么多作品是有直接关系的。我发现我所有的成长都是在逆境中壮大的。”

  四年大学生活结束了,杨树峰在班上成绩平平,但理想很宏伟,想着到社会上好好大干一番。谁知名额被别人顶替了,所以他只能莫名其妙地等待重新分配。他当时没有粮户关系、没户口、没工资,什么都没有,只有在学校宿舍里占据的一张床铺,尽管学校几次三番一直想赶他走。直到两年多以后,他的粮户关系从临夏迁过来,重新改派,这种悲惨的生活才告一段落。“这个过程又是一个逆境”,杨树峰说,“没吃没穿,也没有直接跟家里说明真实情况”。他当时跟家里撒谎说这两年学校组织了艺术实践,没法经常跟家里联系,也没回家。中间经历了许多坎坷,数也数不清,但是这种经历没有让杨树峰沉沦和自暴自弃,反而让他在空闲的日子里读了很多哲学、文学类的书,包括鲁迅文集还有一些名人传记。吸收了这么多的精神食粮,杨树峰更坚定了做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梦想。期间他也创作了很多作品,像《黄昏花瓶》、《少女侧面》等等,色调都很艳丽、灿烂。他发现现实越悲惨,内心反而越明亮,对艺术的幻想也越强烈,也就是生活到谷底,而对艺术的向往却飞上了天。“如果那时有材料的话,作品应该是我一生中最精彩的。 ”

  大学毕业两年多的煎熬等待之后,杨树峰终于迎来了重新分配,被改派到兰州市园林局金城盆景园。那里以前是私人花园,后来改建成公园,所以环境特别好。他通过努力,争取到了在工作时间也可以画画。那时每月工资是五十多块钱,但扣除他不坐班及其他一些费用,最后发到手仅剩下二十几块钱。这意味着他差不多一天只能吃一顿饭,一碗牛肉面。尽管环境还是这么艰难,比起等待分配的日子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改善,但这反而更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不吃不喝也要画画。他看到空白纸就用,像一些废纸、广告纸;看到颜料,不管什么颜色都画,包括油漆。可以这样说,84、85和86年是杨树峰的一个创作高峰期。

作者:杨树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