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的艺术,其创作过程,是书家情感、才智和性灵的流露,是书家治艺、探索和意志的结晶。近读童英强先生的书法,就是这样的感受。他的书法,正是他敏锐的视角、深厚的情感、坚毅的意志的反射。
读童英强先生的书法,首先让我敬佩的是他有着敏锐的视角,能站在书学高度上来思索、来取法。
由于当代书法艺术比任何一个时代都富有变化,而书法艺术传统又是一个丰富而浩瀚的墨海,要在这墨海中从容畅航,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艺舟;要在这丰富的景象中闪耀出自我来,是非常不易之事。童英强先生敏锐地看清了书法艺术的传统必须是精典的。故而他长期致力于对经典的研习,而不受时风变化的影响。从他的作品上,诸体兼擅,各有特色。但我感觉到他的行楷和行草书最为出色,在当今书坛上,可谓是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我认为,童英强先生的书法是以晋唐为中心,尤其是在欧阳询楷书上着力尤多,兼追北碑,而以近代郑孝胥的行书为辅助,以敦煌写经式的书风为突破点,走着一条起点与众不同、深入与众不同的研书之路,与当代书风迥然不同,有着新的视角,有着独特的个性。他从师古中产生新理念,开出新气象,既不同于古人,又不同于时人 !
读童英强先生的书法,感受到他的书法是他深情的流露,是他艰辛探索的结晶。童英强先生的书法,处处透射出古雅而清新的气息,透射出超逸悠然的风神。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他清爽的用笔,流泻出生动的气韵,以此可窥见他对书法内涵的整体把握能力。他的楷书,不论是小楷,还是大楷,看似像欧阳询,又时兼北碑笔意,又每渗行书笔致,似乎又得近人郑孝胥风姿,再观,又似有写经体笔致。而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左右呼应,上下相携,大小错落,洋洋洒洒,一任自然,绝无钝滞迟疑之笔,可看出他的楷书是有相当高度的,整体上给人以清雅之韵,清新之气,这正是他的略带行意的楷书与古人,与时人的不同处,是他化古为我的结晶。童英强先生的行草书,不但变化丰富、线条有内蕴,而且能在行笔中求灵动,在灵动中又求生涩和别趣。他的各种形式的作品,都能做到字势跌宕揖让,大小顾盼,让字势在奔放中不是法度,有别趣却不搔首弄姿,给人以隽逸、超然的风神。可以说,童英强先生找到了最能使自己得心应手的表现手法。找到了最符合自己审美境界的形式,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生存状态的抒情载体。
童英强先生的篆书和隶书也能得泰汉之真意,并用行书笔法去挥洒,使篆隶生动而清新,将端庄肃穆的篆隶变成了洒脱自在的样式,以己意远之,形成了与其他书体相一致协调的超逸风神。从中可见他的广采博取和互为融通的研书能力,这正是他的高明处 ! 达到了唐人孙过庭所说的“熔铸虫篆,陶均草隶,体五材之并用,仪形不极,象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的艺术效果。
读童英强先生的书法,更让我感受到他书法中蕴合的坚韧意志和书卷人生。
书法是表现人的精神世界的艺术活动,童英强先生不但是成功的收藏家,有胆识的创业者,而且更是一位读书、藏书家。他的书斋名日“不息书屋”,在我朋友曹宇先生的介绍中和韩天衡、刘一闻等名家的文章中,都对他推崇备至。在不息书屋,每到夜深人静,就是他或读书悟道、或精耕潜砚之时,丰富的藏书,当代书画大师的交往,养成了他开阔的胸襟和渊博的学识。每当他进入书屋,就将白天的劳累全部消解,一开始砚耕,又使他进入翰墨馨香的深幽天地。故而他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不受书坛形形式式的流行书风的影响,他在书法上没有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更用不着以书易钱欲念。使他的研书一直是我行我素,追寻自己的人生高境;而砚耕的艰辛,又锤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再则,企业的发展,又催发着他书法的不断攀高,“不激不厉,风规自远”既是他人生写照,也是他书法的写照 !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正是童英强先生书法与众不同的缘由!
作者:叶鹏飞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