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7-02 13:18
乾隆南巡图
展期:专题展示(常设)
时间:每天五场,开始时间10:00、11:00、13:30、14:30、15:30
地点:南6展厅
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
《乾隆南巡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的国宝级书画珍品之一。全套共十二卷,纵68.6厘米,总长15417厘米,描绘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的情景。
乾隆十六年,为了奉年届六旬的皇太后南下游赏,乾隆皇帝仿效圣祖康熙皇帝的南巡旧例,从北京出发,最后从绍兴回銮。全程五千八百余里,历时一百一十二天。乾隆皇帝共写了五百二十余首御制诗,并从中选出十二首,本着“以御制诗意为图”的原则,令宫廷画师徐扬依前后次序分卷描绘。图卷以中国画的写实手法,将诗、书、画三者结合起来,描绘了乾隆南巡期间省方问俗、察吏安民、视察河工、检阅师旅、祭祀禹庙和游览湖山名胜的情景。
本展览为我馆根据《乾隆南巡图》第一卷《启跸京师》而精心制作的巨型动态版数字展览,采用数字科技进行制作,动态地再现了画中恢宏壮观的历史情境,让观众能够全面、深入地领略这套作品的风采。展览展现南巡队伍从正阳门出发,沿西河沿大街西行,转出广宁(安)门,过宛平县拱极城、卢沟桥、长新(辛)店,止于良乡黄新庄行宫的情景。其中有气派非凡的大驾卤簿、金碧辉煌的皇宫别苑、雄伟高大的城墙箭楼、繁华热闹的商业街道、静谧美丽的城郊乡野,再现了“康雍乾盛世”恢宏壮观的历史情境。
展览特色
数字展厅是以多媒体数字设备构成零实物展品的展示方式、应用高新数字化展示技术、依靠大数据管理的新型展厅。通过立体、连续、空间、互动的模式,体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休闲娱乐价值的融合,将更广泛的展览信息、对象和模式引入传统博物馆展览中。目前数字展厅介绍国博瑰宝《乾隆南巡图》中涉猎的自然风景、人文景观、民俗社会状况等情况。
展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乾隆南巡图》的创作背景、作者及乾隆南巡起源、路线等信息的介绍,并高清仿制了第一卷《启跸京师》卷和第六卷《驻跸姑苏》卷。通过两卷全卷的展示,充分展示了乾隆时期的盛况。第二部分是播放《乾隆南巡图》十二卷总述片及第一卷《启跸京师》卷的3D数字影片。通过先进的技术,活灵活现地动态还原了《乾隆南巡图》的原貌,将平面的图卷立体再现,生动形象的展示了历史。
关于乾隆南巡
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年)初,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乾隆皇帝开始了他在位期间六次南巡的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这次南巡的直接理由是“奉圣母皇太后銮舆巡幸江浙”,因为这一年是乾隆皇帝的生母(一说养母),皇太后钮钴禄氏的六十大寿。当时清帝国正处于“康雍乾盛世”的巅峰时期,以孝顺著称的乾隆皇帝,为了让皇太后高兴,不惜消耗其祖、父亲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通过勤勉而集聚起来的巨大财富,极尽奢华,高调出行,以给皇太后祝寿、陪皇太后游玩的名义,率领庞大的南巡队伍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南下的旅程。乾隆南巡的另一个理由,是效仿其祖父康熙皇帝六下江南的“旧例”,省方问俗,察吏安民,阅武视文,祭祀山川先贤,并隐含缓和满汉矛盾,笼络江南才子的目的(如祖孙二人南巡时均高调祭祀明孝陵)。特别重要的是,作为京师生命线的运河漕运通道,虽然经过康熙、雍正两朝的“全面修治”,比较畅通,但远没达到“一劳永逸”的理想,尤其是黄河、淮河和运河三大水系交汇的地方,水患连年不断。乾隆南巡的一项重要活动,即视察治河、导淮、济运这一复杂的综合水利工程,并祭祀有关神灵。
关于作者徐扬
《乾隆南巡图》作者为徐扬。他创作的《乾隆南巡图》有绢本和纸本两种,均为十二卷。
徐扬,字云亭,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时途径苏州,徐扬以自作画册进贡,受到乾隆赏识,随后被选拔到宫中供职,从乾隆二十九年(一七六四年)起,徐扬奉乾隆皇帝之命绘制《乾隆南巡图》,用了六年时间绘制了一套十二卷的绢本《乾隆南巡图》。乾隆三十六年(一七七一年),又再次受命重新绘制《乾隆南巡图》,前后花了五年时间创作了第二套纸本设色的《乾隆南巡图》。如今,绢本的《乾隆南巡图》已经散佚。其中第九、第十二卷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第三卷藏法国尼斯市魁黑博物馆,第四卷藏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第十卷藏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另有一卷收藏在法国某私人手中。而纸本设色的《乾隆南巡图》十二卷,则完整地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另有两件《乾隆南巡图》的画稿也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徐扬的传世名作还有《平定西域献俘图》、《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和《南巡纪道图》(又名《王道荡平图》)等。
相关图集
国家博物馆典藏“乾隆南巡图”长卷
来源:凤凰网艺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