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施釉的作用

2015-07-02 13:36

  施釉工艺是陶瓷器制作工艺技术的一种,是指在成型的陶瓷坯体表面施以釉浆。施釉前应确定坯体的干燥和修整情况,并对坯体进行去污补水过程。施釉主要有蘸釉、荡釉、浇釉、刷釉、洒釉、轮釉等硫种方法,按坯体的不同形状、厚薄,采用相应的施釉方法。
  (一)蘸釉
  坯体沾了一些釉汁叫做蘸釉,坯体没入釉汁叫做浸釉,是一种最基本的施釉方法之一。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坯体浸入釉浆中片刻后取出,利用坯体的吸水性,使釉浆均匀地附着于坯体表面。釉层厚度由坯体的吸水率、釉浆浓度和浸入时间决定。明清以前瓷器多用此法加釉,器物上的釉汁往往不到底足,上部有釉而下部露胎。
  (二)荡釉
  荡釉即“荡内釉”,把釉浆注入坯体内部,然后将坯体上下左右施荡,使釉浆布满坯体,再倾倒出多余的釉浆,随后坯体继续回转,使器口不留残釉。有一次荡釉的,也有两次的,但不能多过两次,否则容易产生气泡。荡釉法适用于小而腹深的制品,如壶、瓶等内部上釉。
  (三)浇釉
  浇釉大型器物的一种施釉方法。也适用于一面施釉的坯体。在盆中架放一木板,将坯体放在木板上,用勺或碗臼取釉浆泼浇器物。大型的坯体一般由两人共同操作,两人手法必须一致,才能使釉层均匀。
  (四)刷釉
  刷釉又称“涂釉”。方法是用毛笔或刷子蘸取釉浆均匀地涂在器体表面,多用于长方有棱角的器物或是局部上釉、补釉,或同一坯体上施几种不同釉料等情况。刷釉最早见于泰汉时的原始瓷,因其不是通体施釉,而仅为口、肩及内底等处的局部施釉,故采用刷釉的方法。
  (五)吹釉
  吹釉适用于大型坯体,薄胎坯体、色釉瓷及需要上几种釉的坯体。用一节小竹管,一段蒙上细纱蘸取釉浆,对准器坯应施釉部位,用嘴竹管另一端,釉浆即通过纱孔附着在器坯表面,这样反复吹釉,即可得到厚度适宜的釉层。根据器物的大小和釉的不同,少则吹三四遍,多则吹十七、八遍。吹釉的发明,使器物里外均得以均匀施釉。吹青、吹红两种吹釉工艺均为清初所创。洒釉是在坯体上先施一种釉,然后将另一种釉料洒散其上,使两种釉色产生网状交织,线面对比,方向变化的纹理。洒釉有全器洒釉,也有局部洒釉。宋吉州窑的玳瑁斑,即是将黄色釉洒在黑色的底釉上形成的。 责任编辑:小明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