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们对对美丽的玉石,上至帝王将相,下及民间百姓,都非常珍视,认为玉石是阴阳二气的精纯,对人体健康有着神奇的作用。
“人养玉,玉养人”其实是民间的一个常识。玉石是一种蓄“气”最充沛的物质,千百年来,皇室贵族除了佩戴宝玉之外,还有服食玉屑珠粉之好,甚至死后,口中还都要含玉璧,或者穿着玉衣,藉以保护遗体。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玄真者,玉之别名也。服之令人身飞轻举,故曰:服玄真(玉石),其命不极。"又载:"玉屑是以玉石为屑。气味甘平无毒。主治除胃中热,喘息烦满,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轻身长年。能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滋养五脏,止烦躁,宜共金银、麦门冬等同煎服,有益。"由此足见,玉石自古即以入药,它对于疗疾和保健具有极好的作用。
现代科学分析,许多玉石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铬、铁等,如果经常佩戴使用玉石饰品,能使这些有益的元素通过皮肤的浸润,进入人体,从而平衡阴阳气血的协调,促进身体健康。
现代医药科学认为,玉石还具有奇妙的矿物物理作用。如金刚石所以能"避恶驱毒气",是因为金刚石能吸收太阳光的短波波段,从而变成紫外光的理想"储存器",故对人体有消毒灭菌之功能;蓝宝石能缓解呼吸道系统的疾病;橄榄石能治气喘和高烧引起的干渴或眩晕;白玉能化瘀、止血;绿松石、青金石能解毒;黄玉、水晶石在进行精密加工的打磨过程中,会使这些效应聚焦蓄能,形成一个电磁场,能与人体发生谐振,从而促使人体内部各种功能更加协调、精确地运转。水晶,在《山海经》中,曾被誉为水玉、水精、菩萨石等。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水晶"辛寒无毒",主治"惊悸心热、安心明目、去赤眼、提神、利便、补脏、降血压、温肺肾、熨热肿、摩翳障",还能治疗"肺痛吐脓、咳逆上气、悦颜色"等神奇功能。现代科学也表明:水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铁、镁、铜、锰、钛、锌、镍、钴等微量元素。水晶还有微弱的电磁场,可稳定人的情绪,增强应变能力。
考古推论,华夏始祖时期,玉被认为是上天神灵的食物。早期的玉石是充满了神秘及崇高地位。到春秋战国华夏文化大繁荣的顶峰时期,玉石被赋予道德的图画,在战乱的时代,人们把玉器看做是力量坚韧及包容等的道德象征,玉德之说开始兴盛。这一切都引发了本人浓厚的兴趣。

黄玉盘养前的面貌
但震撼我的却是一次亲身经历的人养玉的经历。 2011年7月我有幸得到一件和田黄玉玉佩,由于和田黄玉矿藏十分稀罕,加之自古黄色就是帝王专属颜色,因此在和田玉石价值评价中常常与名贵羊脂玉等价齐名。(见图1)刚购入此玉时,见其颜色如栗肉一样,色调就是行业中推崇的“黄如蒸栗”的标准。但不足也是十分明显,就是质地比较粗糙,感觉很干,表面皲裂纹交错,虽是名贵但仍有些不待见。

黄玉经过多年的盘养后
在失落之下,我将此玉送妻子佩戴,希望她能盘养一下,因为对其质地有些失望,未寄望能有什么变化。时间过去一周有余,我基本已忘记妻子佩戴的这件黄玉佩了,就在7月下旬的某一早上上班时,妻子坐在副驾座,开车一瞬从倒后镜见佩于妻子颈间的黄玉佩像一道橙色的亮光,待我仔细观看时,使我不胜惊讶,想起这就是一周前的那块干涩的玉佩。再观此玉,已经玲珑剔透,原来的石性皲裂及结晶已经消失。 由于刚得此玉时偶拍照片,今见此变化,以原角度及条件再拍一张(图2)。至今我仍享受在当初那种兴奋感觉,冥冥中似乎感受到古人对玉钟爱的理由了。所谓石之美者,真是不负其名。神奇的大自然历经亿万年打造这样的精灵之时,或许是为亿万年后最智慧的人类设定了一种缘分,那就是等待这种收藏与盘养。所谓生命,广义而言,也许包括了这些具有变化的美玉,在这些变化的构成玉石的原子之内,化学的交换,电子的旋转何曾停止?这些运动与变化恰恰是生命不息的印证。
从一块和田黄玉上,得到这么多的启示与感动,真可谓妙不可言。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