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高河晓:轮椅上剪出缤纷世界

2015-07-03 00:00

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 毅

“作为剪纸艺人,高河晓不仅把剪纸当成一项艺术来从事,更把其当成生命来珍视。”日前,在陕西西安举办的高河晓剪纸艺术研讨展览会上,一位与会嘉宾这样说。

高河晓,土生土长的陕北延安汉子,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2009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2014年被中宣部授予“中国杰出人物”头衔。然而,有谁能想到他的童年及青少年阶段却长久地与贫穷、不幸为伴,3岁那年因为得病无条件医治,高河晓从此失去了一个孩子应有的蹦跳嬉戏,连走路、站立都成了奢求。

更不幸的是,命运的捉弄并未停止……青年时期的高河晓苦读书本知识,希望通过考学而改变命运。他的老师曾预言,如果高河晓考不上大学,班上就没人能考上大学。然而,临考前的一个月,当时一项残疾人禁止进入考场的规定打碎了这个16岁少年关于未来的所有梦想。绝望、愤懑、无助,让1982年的夏天无比寒冷,却也悄然改写了高河晓一生的命运……

陕北剪纸以其艳丽的色彩、粗犷淳朴的艺术特色在中华剪纸大家庭里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并且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高河晓的家乡延川县,剪纸已有上千年传统,延川剪纸已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长期被剪纸艺术氛围包裹的高河晓在高中毕业那一年拿起了剪刀,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数十年来苦心钻研剪纸艺术,他创作了大量剪纸作品,在全国数十家报刊上发表作品近300幅,28次获得全国性大奖。“高河晓的剪纸作品图像形式多样、风格鲜明,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木刻艺术等相融合,扩大了剪纸的边界。”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应一平表示。

从1982年开始学剪纸,到2008年成立自己的剪纸公司;从1990年凭借剪纸挣得人生的第一笔收入200元,到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拍卖出17.8万元,高河晓演绎着自己的传奇。“我们怎么也想不到能享上儿子的福!”高河晓的父母逢人便这样讲。

对于高河晓来说,剪纸不仅是荣誉,更是安身立命的饭碗,是自己和10多位员工的事业。2008年8月,延安红月亮经典剪纸工艺美术有限公司挂牌成立,高河晓任总经理。公司凭借着强大的原创能力,开拓了宾馆、宴会厅、文化娱乐场所的剪纸艺术装饰装潢业务,同时创作、销售巨幅剪纸长卷等剪纸艺术品及工艺美术品、旅游纪念品。“前几年的年销售额超过100万元,年创造利润在50万元以上。这两年,受礼品市场萎缩等大环境影响,公司赢利水平有所降低。”高河晓说。 “剪纸要有市场,首先要明白市场需要什么。”高河晓告诉记者,形象逼真、简洁传神、具有美好象征意义的作品往往受到多数人的青睐。如剪纸作品《腰鼓雄风》中虽然只有一男一女两个图案构成,却将陕北民歌、腰鼓、剪纸这三大代表性艺术融合在一起,表达着陕北人吃苦耐劳又勇敢达观的精神。

“高河晓既是延安民间剪纸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代表。”延安市副市长郝宝仓表示,高河晓在开拓残疾人就业创业、社会救济方面作出了表率。高河晓的公司先后举办了16次剪纸艺术培训班,培养了265名学员,对其中136名残疾人学员实行免费培训,帮助他们通过一技之长自食其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对于来到公司的残疾人及生活困难者,高河晓不但免费培训,而且管吃管住、提供生活补助。因为“那么多人帮助过我,我要为社会做点贡献!”

49岁,或许早已过了情感容易外露的年龄,但对于记者“如何看待剪纸与自己的生活”这一问题,轮椅上的高河晓数度哽咽……“只有剪纸才能充实我的生活,带给我勇气和信心。剪纸对我来说,是我生命的全部。我爱剪纸,如同爱我的生命。”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书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