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自家后院的咫尺山水中 有中国人的生活态度

2015-07-03 12:08

6月20日, 8集大型纪录片《园林——长城之内是花园》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这部作品从历史的跨度探究解读中国传承千年的独特园林文化,并从精神上探寻一个重要的文化命题:园林里的中国美学、人文价值、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

自家后院的咫尺山水中,有中国人的生活态度

精美的园林,是中国人在城市中创造的一个亲近自然山水的“二元自然” ,图为纪录片《园林》剧照

在纪录片《园林》中,现代艺术家用画笔再现了那些业已消逝的园林

【创作缘起】

2010年,我和《故宫100 》总导演徐欢, 《茶》总导演王冲霄在故宫办公室里聊起“文化历史类纪录片何去何从”的话题。那个时候,距离2005年版《故宫》播出恰好5年, 《故宫》创造了纪录片收视率赶超黄金时间电视剧的纪录。但在5年之后的2010年,文化历史纪录片的创作在“接地气”的大潮下有些举步维艰。

这个问了:你能拍《大明宫词》么?诚然,投入资金相差太大。情景再现投资豪华,制作人都是好莱坞团队,你几乎是在拿自己所有的短处和人家的长处比。

这个又说了:老百姓更爱看纪录片,是看现实生活中的事情,纯历史文化类的、纯情景再现的手法去说古代的事情,跟今天的观众有啥关系呢?还不如那些电视剧中的各种八卦故事更吸引观众呢。

那么那些优秀的历史、文化就不说了么?顶着《故宫》的光环走到今天,徐欢对历史文化题材的偏爱初心未改,如果要改,就改自己的表达方式吧。于是,他成了纪录片《园林》的制片人。

2010年底播出了6集纪录片《颐和园》 ,当时我就酝酿拍摄《园林》 ,一方面偷懒省事,一方面觉着园林博大精深,一部《颐和园》不能涵盖园林的所有。于是, 《园林》 2011年立项,放了一年才正式启动,到今天又过了3年才播出。从2010年那次谈话到《园林》播出,又过了5年。这段时间,我脑子里时时想的是,如何让文化历史类纪录片走下去,走得更好。

【大胆创新】

这几年的时间我尝试摸索一套方法论:如何从现在的生活出发,发现问题,回望历史某个阶段,得出经验,作用于今天的生活。因为我相信:“历史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操控我们今天所有的生活。 ”

问题是关联历史和今天中间的枝蔓在哪里?需要我们逐一梳理,找出脉络。之后就会发现,哦,原来这些生活是这样演变的,它来自古典的文化。因为,它已经融入我们骨髓、血液里太久,你已经找不出归处,来龙去脉。

另外,我提出“无时间论” 。简而言之,我们今天的很多结论、道理,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氛围下得出的。往往随着时代的更替、进步,有些从前的结论就值得推敲。如果抽离了“时间” ,它还是成立的,那么就真的是真理了。

比如:宋徽宗是亡国之君,但他给中国文化带来的影响力是深远的,他倡导的中国式审美方式在今天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林林总总里。他对当时的北宋是有伤害的,但他对后世的文化发展影响是深远的。所以,我们不能此一时彼一时地对他下一个永久的定论。

而且,可以把我们经历的各个时代,在某一相同特质上进行纵向比较。不管哪个历史时期,人的基本需求不变。在人性需求层面,综其目的就是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所以在这点上,我们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以今说古。都是人,都有同样的需求,所以千年来人性未变。

抽离时间去纵向比较,能让我们跨古越今,更具开合度地讨论文化、历史、生活。这些东西的本质从未改变,从未超越,更具可比性,也更让观众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以及之间的来龙去脉,更好地判断我们今天的发展该何去何从。

【探寻内涵】

通过园林去看中国,看历史文化,我只知道:园林“桃花源”的梦想千年来从未改变,也没有被超越。中国人一直追寻着盛世“最佳人居环境”的梦也未改变,而且为之努力了千年。园林,就是中国人从自然走来,在城市中创造的一个亲近自然山水的“二元自然” ,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园林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在这里面融入了诗歌、音乐、画、哲思,把前人优秀的文化形象地物化到自家后院的咫尺山水中。它是中国人用自己的审美打造的精致山河,从而用它来陶冶、净化自我心灵。

只可惜,近两百年的飞速发展把两千年积累下的生活方式破坏殆尽。虽然我们的生活改善了、进步了,但它是生长于钢筋水泥丛林中的,是远离山水的、不接地气的。

我们希望通过纪录片《园林》告诉观众,中国人的祖先拥有很好的生活方式,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应该适当地回归从前古典的、优雅的生活,让我们今天的生活更多元、更富乐趣。希望这种园林文化不是被束之高阁,而是落地到我们今天的生活里。这样,我们的传承不仅仅是血脉的延续,还有生活观、价值观、世界观。

【多样表达】

纪录片《园林》除了做现在纪录片都会做的那些事以外,最大的创新在于集集叙事风格不同。这是挑战,也是冒险。按照传播习惯来说,刚建立起来的叙事模式,观众刚刚适应,你又换了方式,胆子是过于大了一些。

这个实在是不得已的决定,因为《园林》除了第一集讲述“园林是什么”之外,基本以历史脉络分集:叙述了秦汉、魏晋、唐宋、明清及现代的园林生活。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是各个时代的园林风格、气质、显现都不尽相同,我们只能顺着它的显现去寻找最适合它的画面表现方式。

园林本来就是“三分园艺,七分主人” ,有些园子往往因为主人不在了,它也失去了自己的精气神儿,流传不下去,淹没在磅礴的历史中了。那么,面对《园林》这一命题,我们是用同一种表达方式涵盖所有不同风格、不同气质的园林呢,还是顺势而为,用最贴切的方式充分展示它呢?答案不言而喻。

创作中最大的难题就是有四集涉及业已消逝的园林。我们运用三维动画复原它,又没有更充分的史料支撑,即便硬撑着做了,也是想象成分颇大。所以,我们部分采取了现代艺术家、匠人的作品,去跟这些消逝的园林进行对话。用今人的思维去想象,并升华那些消逝的园林,从而更冷静地丈量出古今跨度的差异感,也更具价值观。

希望观众看了能感慨:哦,原来园林是这么回事,原来园林还可以这么玩,原来古典的文化跟我们的关联是这样的,原来我们还能用这些东西丰富现在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花园,是自己想象的、自己搭建的,属于自己的心中的园林。同样,文化也有各种可能性,没有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完全界定它。观众的解读也有各种方式、各种可能。我们不希望一把钥匙能打开所有的门,因为现在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千秋,姹紫嫣红的时代。

来源:凤凰网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