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7-03 13:25
蒙斯老屠宰场艺术中心主场厅内部结构
由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荣誉院长米歇尔·布德森共同策划的“化生”中国当代艺术展将于欧洲当地时间7月3日19时举行开幕式,在展览即将开幕之前,雅昌艺术网为您呈现展览现场精彩图集!
陈文令 《中国风景No.1》
徐冰 凤凰手稿
展览邀请徐冰、朱青生、萧昱、梁绍基、邱志杰、李占洋、刘韡、梁硕、姜昕宇、陈文令、施慧、李洪波、缪晓春、林天苗、艾敬、王鲁炎、向京、展望、隋建国、王迈、杨诘苍、陈箴、王度、何岸、王晋25位艺术家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参展。
作为2015年“中国当代艺术欧洲行”的重要活动之一,以中国当代雕塑、装置和影像为主的展览将在2000平方米的空间中展出25位中国当代杰出艺术家的代表作品,是对中国当代艺术30余年发展的回溯和展望。欧洲国家流行将废弃的工业等遗址改造成文化产业园区,而老屠宰场艺术中心则是将遗址改造为当代视觉艺术展示场所的典范。
艾敬 《生命之树》
陈箴 《双圆桌》
何岸 《吉冈美穗》
姜昕宇 《京CT9953》
梁硕 《费特8号》
化生-中国当代艺术演变趋势
在过去30多年时间里,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汇和自身社会的当代变迁,生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在传统艺术风格和创作语言仍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的同时,对艺术观念、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进行不断创新已成为新的趋势。《化生—中国当代艺术展》正是站在这样一种全球与本土、传统与当代相互贯通的历史和现实语境中,着重发掘和归纳中国当代艺术在雕塑、装置、影像艺术等立体形态和新媒体方面的探索态势,以期让欧洲观众通过展览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蓬勃生机和文化特征。
“化生”作为展览的主题,蕴含着中国当代艺术与本土传统的关系,及其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蜕变。徐冰作品《凤凰》的模型,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此次展览主题的“象征”,他用废旧工业材料打造的巨大造型,每一个细节都释放出丰富的历史信息。展览中的许多作品都在讲述历史与生命的故事,例如邱志杰通过对中国明代画作《上元灯彩图》进行视觉研究,使其成为一本用当代思维构筑起来的视觉百科全书。陈文令的《中国风景一号》融入中国传统风景形态展示中国社会各种转型期的不同可能性。李占洋则以上世纪60年代经典雕塑《收租院》为基调重新描绘了一组中国当代艺术圈群像。而对历史和文化现实采取视觉考古学的方式,也在陈箴、杨诘苍和王度的作品中鲜明可见,他们作品所构筑的场景,带有深沉的历史目光和文化积淀。
王度 《第三景观》
王晋 《中国之梦》
展望 《形影一号》
施慧 《本草纲目NO.1》
化生-中国当代艺术“化学反应”
展览主题“化生”,也旨在展示艺术家融汇多种艺术语言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展现超越媒介界限的艺术可能性。
女艺术家施慧用纸浆和植物标本对中国经典药学著作《本草纲目》进行不同诠释;李洪波运用中国民间艺术手法打造瞬息万变的《树》,形成不可思议的物质形态;王迈则利用废弃的工业与日常用品,通过作品《气象飞船》讲述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对地缘政治的关注;而缪晓春的三维动画影像《无始无终》则用高科技的艺术语言展现对新旧文化的兼收并蓄。这些作品都表明,艺术家有着将个人与社会、自我与世界联系起来的文化诉求。展览中的作品所体现出的这种超越媒介的特征,是中国当代艺术创造中“跨文化”观念的缩影。
刘韡 《图书馆》
杨诘苍 《地下花2》
化生-中国当代艺术观念特征
“化生”这个主题也想表现艺术家作为生命主体与外部世界相融相化的关系。展望的《形影一号》是他自身形体在镜面上变形的镜像;隋建国的《盲人肖像》通过新的创作方式去展现个体的原始冲动与潜能;向京通过《你的身体》表达对女性身体的不同态度和立场;林天苗的《诞》传递出过往的个人感受。朱青生则将在蒙斯附近采石场取材现场制作《漆山》,以表达自身对自然灾害性事件的强烈反应。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个性化发展,艺术作品越来越成为艺术家心灵与外部世界关联的透明窗口。
作为欧洲年度文化盛事,“2015年蒙斯欧洲文化之都”项目将举办300余场展览、演出、庆典等大型系列活动,吸引数百万游客的到来。《化生-中国当代艺术展》将在这样一个耀眼的文化舞台上,展现在社会变迁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的最新样态,这也是中国艺术为全球当代艺术的发展提示新思维、新活力的一次重要的契机。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