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唐代大文豪韩愈说,毛笔最早是安徽的宣州最为有名。唐代的知名品牌,相当于今日的派克或者万宝龙。据说有一家姓诸葛的,做的笔最好。诸葛家最懂得如何推销自己的毛笔。他先给柳公权送自己做的笔。并对他儿子说,柳学士善笔,用了咱的笔不久就会常用咱家的笔了。柳公权是唐代大书法家,当他试用后就再也不用其他家的毛笔了。所以,识笔如同伯乐相马。后来,制笔法流入浙江、江苏等太湖流域。当时的做笔高手是冯应科和陆颖,被大书法家赵孟頫所赏识。而宣州笔却每况愈下了。渐渐淡出了文人圈。看来,想要推广自己的东西,应先找名人试用,就像现在的电视广告,一些名人在口若悬河地介绍产品,但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可不用这些东西。
为什么湖笔好?按照明人孙作的说法,湖笔多用兔毛,而且不是一般的兔毛。“取法崇山绝仞中的兔毛,八九月收之,毫长一寸,管长五寸,峰齐腰强为善,大抵岩石斗绝,其兔上下奔突,举全身之力,皆聚至毛。至八九月霜降草枯,耸身曲脊以耐寒栗,则其毛愈劲宣。”就是用这样的兔毛制的笔远比宣州的笔更加刚性。写了几十年字,对好笔差笔心如明镜。记得儿时一杆中楷羊毫笔也就一毛二,还有几分钱的。现在买一管好笔动辄上百有些上千元。但也未必好用。朋友推荐一家在琉璃厂的笔店,作坊在江西临川。以他家的小楷毛笔为例。有二三十,也有七八十,更有百元左右。笔杆上刻有书法家协会监制。现在有了经验,凡是刻有监制的一般都不好用。因为有了这块招牌,监制机构收了钱,但不去监制,也不会监制,所以挂羊头卖狗肉的是,时下较为多见。相比之下,那时名家笔趋之若鹜,吴兴的陆用之做笔不在冯颖之下。后来迁到太仓,教授其外甥顾秀岩,秀岩又传授给外甥张蒙,世传制笔法,如出一手。福建、广东来湖州,百金买笔。上海人买笔不辞百里。
四月阳春,江南是最好的季节。
在宜兴参加完朋友孩子的婚礼,借了车到附近转转。先想到的就是浙江的湖州。因为那里的毛笔天下闻名。
南浔古镇,应该与乌镇起名,但是现在却更像一个封闭的公园。有园门有广场,是城中的古镇,完全没有了古镇的模样。如果说乌镇商业化了,那南浔就是园林了。沿着古镇弯弯曲曲的小河,两岸商铺林立,其中就有不少买湖州毛笔的。家家都说是正宗湖州笔。
找一家看上去比较大的店面,里面毛笔各式各样,摆满了柜台。老板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是善琏湖笔厂的退休员工,这是厂里的产品。正宗湖笔。大中小各挑了几支。捻开笔尖,笔毫看上去整齐,试了试,弹力可以,也不算太贵。谁知回到家里一见水,笔毛腰以下立马疲软,写了没有五百字,笔尖已经是舔不齐了。改用写小行书,也没用几天扔到垃圾桶里了。朋友送了几支北京毛笔厂的小楷笔,同样写了几个字就退下来了。现在的毛笔是怎么了?如同吃饭,宰一刀是一刀,不怕没有回头客。写字的人太多了,并不在乎你下次来不来。
去年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商品部买了一支钩线笔,一直用着,笔毫坚挺弹性好,笔尖细硬,一笔下去,蝈蝈须眉有力生动,画的内力彰显。这还不一定是专业的毛笔厂产品。朋友们送了一些毛笔存放,大多是礼品包装很好的盒子,让我想起了月饼和茶叶包装。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包装。用的是笔不是盒子,好笔必然有回头客。
清晨,晨雾刚刚散去,阳光从对面的玻璃窗反射过来,书房里很亮。泡一杯龙井新茶,从玻璃口杯中看上下翻腾的茶叶,杯口袅袅的茶烟,碧绿的茶水,心里已经是超然物外了。为了抄写《金刚经》,打开一支新笔。是江西进贤文港镇产的。一天抄560字,不多不少,如果按照卖笔老板的说法,千字需换笔,这也很费。我一般写两千字以上才换,只要笔尖拢的尖就继续用,节省的用才好。
作者:董联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