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掐丝珐琅器纹饰图案上,有两个方面要考虑:一是器物上的纹饰图案特征;二是组成纹饰图案的掐丝工艺。曾有学者对明清两代掐丝珐琅器上的主纹饰图案"缠枝莲纹"做过比较分析,指出其不同的特征:元代末期和明代早期的缠枝莲纹,布局疏密有致,图案线条全部用单线勾勒,花朵饱满,花瓣短而肥腴,花心常呈桃形;明代中晚期的缠枝莲纹,布局趋于繁缛,开始以双线勾勒廓,花瓣趋于瘦尖,花心常呈"圭"字形或如意形;清代缠枝莲纹,布局繁密规基本以双线勾勒轮廓,枝蔓弯曲,极具图案性。
在表现纹饰图案的掐丝工艺方面,明清两代的掐丝珐琅器也有不同的特征。明代掐丝珐琅器中,很多都出现断丝现象,有的是垂直整条断开,有的则从中分裂,一条丝分裂为两条,而清代掐丝珐琅器,由于铜质精纯,烧制与打磨技术的提高,极少有断丝的现象。
另外,形成图案纹饰的掐丝,明代多用焊剂焊接到器胎上,焊剂熔点低,在烧制时,往往溶流到珐琅釉料中,影响到珐琅釉色的纯洁度。清代则多用植物性胶水把盘丝粘附在器胎上,不但粘得牢固,且不影响珐琅釉料的纯洁度,保持了珐琅釉的最佳呈色效果。
责任编辑:小萌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