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陈夏:文如其人 画如其人——我认识的苏小华

  最近苏小华送我一本她新近出版的书,名为《拾叶观音山》,封面设计得很古朴,书中有一些插图、照片,还有她的一些写生画。一直很忙没有时间拜读,一天稍有闲空,信手拿起随意翻阅,无意中被书中一些零星短篇文章所吸引,也许我跟她是同龄人,她书中写的一些事情,与我的经历很相像,读到有趣之处我忍不住笑出声来。读着读着,不知不觉就跟着文章的描述进入了小华的生活世界。

  我最欣赏她其中的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文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文章总共才二百来字,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苏小华对艺术的独到见地和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她说:“经过许多耕耘和收获之后,我发现人生的最佳状态就在不问收获的耕耘过程中。”多么朴实而又充满人生哲理的语言。一个人如果不是努力地、踏踏实实地耕耘,而是以一种浮躁的心态,一味追求收获而不惜剽窃他人果实、甚至出卖灵魂、违法乱纪,不劳而获,他们是无法品味到耕耘过程中的乐趣的。耕耘与收获原本就是相互依托的母子关系,“只要你努力地去耕耘,就自然会有收获的。”这是苏小华父亲给她的人生忠告,令她受益匪浅。她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正是她努力耕耘的结果。

露气 60X90CM 2001年 苏小华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苏小华对绘画写生的执着,从她的一篇“与君一席谈”的文章中可以窥见一斑。近年来她发现艺术离生活越来越远的时候,当不了贵族,当个艺术“傻瓜”也满足。她觉得,画画好玩,笔墨涂抹时的那种快感,至今未发现有别种活动可以代替,想画的时候就画,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她认为,一个人无论怎样走,也不过是几十年的光景,何不给自己的内心和行动以最大的自由呢?正是这种自由自在,无所顾忌的心态,她很容易发现美的东西,也很容易被美的东西所感动。在她眼里,大自然的景色最美。她家住在越秀山上,她跟我说,闲暇时她常常会伫立在窗口,尽情地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她能感受到阴雨连绵、暮气缭绕的美,她能体会到夕阳余晖透过树林,斜落进大地的美,她能品味到小鸟的歌唱,花儿的欢欣。她从大自然中获得了滋润,大自然又激发了她的灵感。她在大自然中扑捉美,又把大自然的美融入她的画中。所以,她的画是那样地清新婉约,恬静淡雅,她的技法又是那样地稳健老道,就像她本人的性格。

清晨 68X68CM 2002年 苏小华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有道说“三分聪明七分勤奋”,苏小华却是既聪明又勤奋。开会学习时,我经常看她纸笔不离手,一心两用,她耳朵听着,手上画着。到讨论问题发言时她又侃侃而谈,颇有见地。一次院里开会,她正好坐在我对面,看她在本子上写着什么,还不时抬头看我两眼,我当时想,小华还挺认真的,政治学习还作笔记?难得呀。散会后,她把本子递给我看,哇,这不就是我刚才开会时的表情吗?画的真像。这会儿我才知道,平常开会学习,她并不是在作笔记,而是在画画。功夫不负有心人,聪明和勤奋本来就如孪生兄弟。也正因为她的聪明加勤奋,刚四十出头的她在广东美术界就小有名气了。

  可能是画家职业使然,苏小华的洞察力很强,对社会生活有着独特的见解。我很欣赏著名画家林庸对苏小华评价的那四句话,“冷眼看人,冷耳听话,冷心思理,冷情当感”,真是入木三分。她没有艺术家的偏激个性,却有艺术家的豪爽性情。她对人对事的分析、评价总是以一种客观、明朗的态度,从不人云亦云、矫揉造作、故作姿态,更没有世俗偏见、无病呻吟。有一段时间,据说有领导看中她的才华,有意让她出来担任广州艺术博物院副院长一职,苏小华却无意再陷官场沉浮,为了为官之道而劳神劳力,她婉言拒绝了这个七品芝麻官的“衔头”,继续走她的艺术人生。她一句“真正的艺术与时尚无关”,道出了她与当前一些浮躁艺术家志不同道不合的心声。

秋光 68X68CM 2002年 苏小华 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

  苏小华的画委婉简约,浓墨淡写,清新自然,又很大气,有行云流水的感觉,你可以从她的画中窥见女性温柔、率真、恬静的阴柔美。在美术馆上班时,每每沿着楼梯上办公室,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苏小华画的题名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水墨画,画面简约清新,线条坚毅流畅,画意充满田园风情。每当我看见这幅画,不仅赏心悦目,而且还有一种很励志的感觉。我曾跟她聊起这幅画的画意,她说,这是因果关系,种瓜只能得瓜,绝对长不出大豆大米来。一个学艺术的人,不沉下心来研究艺术,总想着当官,捞取不义之财,最终只能是鸡飞蛋打。苏小华的画既有画又有意,就跟她的人一样既感性又理性。

  苏小华的文章,总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很真实也很亲切,不生搬硬套,不堆砌史料,对古画的评价也敢褒贬兼有,完全以个人的见解来评论画的优劣。哪怕你是名家,哪怕是专家已作定论的古画,她也照评不误。比如评任伯年的画,她就敢斗胆说任伯年的字没画好。在美术馆收藏的大批藏画中,也只有她够胆评论哪幅画是赝品,哪幅画不值得收藏。她的评价不是无穴来风,她句句说得有板有眼,合情合理,不容置否。没有一定的学识,没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她敢说吗?

已是深秋 68X68CM 苏小华 2003年

  与苏小华在一起工作时间不多,在电话里也多是聊聊几句工作上的事情便匆匆挂了电话,真正的交谈聊天也不过几次,但她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办事从容不迫,处理问题不急不躁,为人处事谦恭而不卑曲,是非面前爱憎分明。她是很典型的双重性格,既浪漫又很理智,工作中她细致严谨,社交场合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生活中她是一个乐天派,高兴起来忘乎所以,手舞足蹈。特别是模仿人的行为表情,栩栩如生,充满喜感,很是可爱。她爽朗的笑声很有感染力,跟她在一起,你可以和她一起肆无忌惮、无拘无束、全身心放松地大笑一场。

  一次,我们单位一行10人出差到南京、上海参观考察,下榻在扬子饭店,由于饭店的住房比较紧张,只能安排四人挤住一个房间。我作为领队,出于让大家能尽快洗尽疲惫,并有一个宽松舒适的居住环境休息的心理,提议换到旁边另一家酒店居住。苏小华当即提出反对意见,她说这样搬来搬去更折腾人,更累人。当时我被她那毫不留情面的强硬态度楞着了,虽然我采纳了她的意见,心里着实觉得不是滋味。但在后来的接触中,我又被她耿直、爽朗的性格感动了。说实话,我很喜欢她的为人,她处事果断,不拖泥带水,没有那么多的照顾情绪,只要不违反大原则,想做就做,不唯唯诺诺,瞻前顾后,很有大将风度。

本文作者陈夏(左)和苏小华合照于法国巴黎

  生活中苏小华很爱美,她的穿衣打扮比较倾向色彩斑斓,标新立异。平常购物,看中了,喜欢了,就毫不犹豫地一式几种颜 色买回来,然后就搭配着穿,竟也穿出潇洒大方的时尚风格。然而,她却极少化妆,一脸素面,一脸清纯。但她又很懂得保养皮肤。有一次我与她一起出差,坐在空调冷气十足的火车上,皮肤都干得起皱了,只见她从包里拿出一瓶润肤露,用食指挑出少许轻轻地涂在脸上,然后从额头到脸颊再到下巴,慢慢地按摩着,直到润肤露被皮肤全部吸收。难怪,都已经是步入中年妇女的年龄了,脸上的光泽依旧,舒展的眉宇给人以慈祥善良的感觉,即使大笑,也不见她的眼睛有鱼尾纹。岁月似乎并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多少痕迹,也许这跟她与世无争的心态,心志淡然、无忧无虑的性格有关吧。

2002年

作者:陈夏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