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01年5月1日
在中国西部横断山脉地区的金沙江、雅砻江高峡河谷走廊地带,因为地理交通等因素,许多民族沿河谷南北往来迁徙,繁衍融汇,日久年深, 形成中国唯一的南北走向的狭长文化带,康巴藏族人民就生活在这块文化色彩斑斓的河谷高原上。
半个月前我们乘三菱四缸越野车从昆明出发,经云南大理、丽江、中甸, 然后进入四川康巴甘孜藏区, 经理塘、雅江, 翻越了卡自拉山、剪子弯山两座超过4500米的雪山, 过塔公草原、道孚、炉霍、甘孜,再翻过5000米的雀儿山,到达德格,又原路返回到到稻城亚丁采访,往返数千公里。雨雪始终与我们相伴,一路险情不断,辛苦之极,但很值得。
几天前,行至玛尼干戈新路海时,这里是唇鹿的保护区。湖不大,湖面上浮着薄薄的冰层, 泛出淡淡的碧绿色,远山的深蓝色的影调交织在其中,湖畔巨大的玛尼石刻着藏族的六字真言。也就在这时,我们碰上了七位朝圣者,其中一人居然是北京人,名叫果界,她住在北京肿瘤医院附近,在五台山佛学院出家。说了也巧,我几年前曾采访这座佛学院。她们一行一年前从马尔康的观音桥出发,一路叩着长头,准备去拉萨朝圣,估计还要再走上一年甚至更长才能到达目的地。这样虔诚的朝圣者在藏区公路边经常都可以碰到。
一路走来,印象更深的是藏族民居。从外观上看,有的是以石头砌墙,还有的是土胚,而乡城白色藏民居更是有名,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康巴人的住房一般为2层至3层的楼房,住室、客厅部分的彩饰装修异彩纷呈,就连横梁、天花板上都布满了彩绘雕饰。室内布置了专门供奉神佛的经堂,经堂内供奉祖上传下来的唐卡、法器和高僧居留后留下的吉祥信物。经堂是藏族人家精神的寄托。在炉霍县充古乡,正碰上一家在盖新房,全村人都跑来帮忙,这也是当地的一种习俗。
为了避开五一节的旅游高峰, 我们特意早早地骑马到了亚丁落绒牛场。天气格外晴朗, 一睹了亚丁的三座神山的真容。仙乃日、央迈勇和夏纳多吉,统称“念青贡嘎日松贡布”,藏语意为“终年积雪不化的三座扩法神山圣地”。佛名“三怙主雪山”。 三座雪山峰峰形各异,但都洁白无瑕,一尘不染。雪线下冰川直插碧绿的原始森林;山脚宽谷曲流,镶嵌着碧蓝如玉的湖泊和草甸,野生动物出没于其中,托出了一方静谧的净土。
几年前云南、四川、西藏三省展开对“香格里拉”的地名之争,我是极力反对的。此行康巴,更坚定了我个人对“香格里拉”的定义。其实“香格里拉”就是人的一种心境,它存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而绝非特指哪一个地方。
作者:罗小韵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