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浅谈我对大写意花鸟画学习的一点认识——于庆忠

  一年紧张的学习生活过去了,很荣幸接受张立辰、郭石夫、郝邦义等老师的教诲。从大写意花鸟画历史及理论的课堂学习,到课堂临摹及对画院植物及西双版纳植被的笔墨塑造。从郭石夫老师谈花鸟画的临摹,到张立辰老师谈到的“中国画立场”、“笔墨结构”等。从郝邦义老师亲自带大家对菊花、芭蕉、竹、棕榈、玉兰、紫藤等物象的写生及整理,到我在“不惑之年”对中国画的重新学习与梳理,让我体会很多,期间有很多认识与心得,略表如下:

  一、 坚定“中国画立场”

  谈坚定“中国画立场”问题,必须要谈中国文化,因为古老的文明只有中国没有中断,在持续演进。中国文化具有亲和性、伦理性、融汇性。中国不是宗教国家,但儒释道文化相互吸收、消化并保持相对独立,他们阐述着中国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讲“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道家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佛家讲“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即“天人合一”是东方哲学核心也是中国画的核心。而西方绘画是以自然科学为核心,东西方民族及文化差异,更要使我们认识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即中国画要以东方哲学为基础进行发展演变及提升,即坚定中国画自己的立场。

  回顾20世纪初的前后100年,中华民族遭受到了空前的危机,这种危机表现在清政府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全面腐败落后。而丧失文化自信,充斥着整个100年,西方的入侵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客观形成的西方文化的到来,我们猛然发现,我们领先了几千年,却瞬间崩溃。随之而来的全面学习西方、借鉴西方文化。

  “中西融合”是20世纪中国画发展的第一个话题,社会及政治是主导因素。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其学贯中西,早年接受了完整的中国文化及中国画学习,因此他对发展中国画有着清醒的认识,他邀请齐白石等中国画大师参与美院教学可见一斑,可惜徐悲鸿大师英年早逝,其复兴唐宋吴道子、李公麟人物画恢弘气象之愿无人可担。随后教育体系引进俄语教学及引进苏联美术教育因政治使中国画发展偏离核心。美协领导由油画家担纲,美院领导由“油老大”当家,以及一大批优秀油画作品的产生,只能说明中国人智慧的强大,提出的“油画中国化”恰如“中国画法国化”或“中国画俄罗斯化”,使我们清晰的认识到问题之本。

  潘天寿是20世纪对中国画发展保持清醒认识的大师,其提出“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的“两峰论”主张(潘天寿大师认为,不同民族有各自的发展道路,东西两大体系的绘画各有自己的成就,是欧亚两大高峰),在今天看来,极具正确性和前瞻性,只是真理的到来时间太漫长了,这种主张是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说明我们在魏晋时期造型水准已经提升到神韵或气韵的高度。秦始皇兵马俑的威武严整,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丰富表现,敦煌壁画的披云追风,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盛唐气度,这些都远撼西方。因此,坚定中国文化立场即中国画立场,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是学习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根本。

  二、 认识“审”美

  每个人的审美水平不同,画史有阎立本不识张僧繇,苏轼一段时期抑吴(吴道子)扬王(王维)之说,说明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同。

  在我孩童时代,画郑板桥的墨竹,他是墨竹领域重要标志性人物,分析他的竹叶组合方法及规律,在后来的学习中,通过比较石涛的墨竹,知道了石涛略高郑板桥一筹。而通过临吴镇墨竹,吴镇要比石涛又“高级”了。适逢故宫举办“四僧”展览,石涛四僧中名气最大,而通过欣赏,他的笔墨综合修养要略逊八大、髡残、弘仁。所以学习中国画,认识审美,提高眼力,是学习中国画的重要条件。

  而审美的提高,需要综合方面的学习,需要饱读沃看,这种饱读沃看,需要看“高级”的东西,甚至有时要防止“脏眼”。好的作品,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能够启发观众思想,并且每次欣赏都能够有不同的见解。因此提升审美水平,亦是学习大写意花鸟画的关键。

  三、坚持临摹与写生相结合

  大写意花鸟画的学习,临摹是一生的课题。纵观中国画的演变,师承关系贯穿着中国画历史发展,从人物、山水,再到花鸟,每个中国画题材范畴内的传承,一脉走来。“学高不学低”,“问道古人”,这是古人总结的结晶。因为只有在正确的方向上,坚持正确的方法,才能真正学到真谛,提高艺术修养与水准。因此大写意花鸟画的学习,老师反复强调临摹古人画作而不是老师画作的关键,特别强调对陈淳、吴镇、吴昌硕、任伯年等人的临摹,甚至要强化到背临和意临。因为只有临摹,才能了解古人的“起承转合”、“笔墨结构”,才能转化成自己的处理方法。而写生,是“师法自然”,通过临摹掌握的技法,应用到对自然物象的表现,通过写生,完成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表现。

  四、 坚持书法学习

  大写意花鸟画需要笔墨质量做支撑,而笔墨质量核心是线条的质量即书法质量,“书画同源”是古人理论的精华,因此,坚持书法学习,是学习大写意花鸟画的根本。书法注重气势、意态、韵律之美,是划分空间、黑白的艺术。中国绘画是充分运用书法线条划分组合空间、黑白等抽象手段的艺术,两者相契合。线条的书法用笔是中国画质量高低的关键,离开了书法的用笔,就很难有高质量的中国画。

  通过临摹和去西双版纳写生,我们认识到题材的一些规律性,要利用书写性来表现物象的“形、质、动”,需要对不同书法的掌握,例如画藤本植物需要对行书、草书的练习来辅助藤条的刻画,画“兰竹”更需要对楷书、隶书、篆书等书体的练习。

  宗教与艺术是人们寻找心灵栖息的方向,感激父亲对我的书画基础训练及方向性引导。通过在画院的一年学习,最大的收获是提高了认识,坚定了方向。当我在博物馆欣赏一些珍贵的古代书画作品时,当读懂这些过眼云烟的墨迹时,是无以言表的兴奋。当我为提高眼力,深入山、陕等地区寻游古迹,分辨“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佛像样式,通过斗拱准确判断建筑年代时,这种快感时刻回荡。这些恢弘的艺术,使我更能看到自己的渺小,特别是通过一年的学习,期间的困境与瓶颈,更能体会到自己是一个太小的小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问道古人,修炼一生,方可找寻正确的方向,走向深远。

2017年9月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