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昔日的农具成了孩子眼里的“新古董”

2017-11-02 11:09

  来源: 今日卧龙

  (原标题:[改革·印记]昔日的农具成了孩子眼里的“新古董”)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带着孩子回农村老家。在他爷爷奶奶漂亮的小二层楼房院子里,有一间储藏室,里面摆满了各式农具。有耕种田地用的犁、耙、镂、锄头;有收割庄稼用的镰刀、?头、架子车;有生火做饭用的风箱,煤球炉子,地锅灶台。

  孩子像观赏古代文物一样缠着爷爷,一样一样地让爷爷给他示范这些工具的用法,听爷爷奶奶讲那过去的事情,孩子竟然像听天书一般,觉得新奇,好奇。

  以前种地,是二牛一人犁耕法,老家人手少,养不起牛,总是等别人的地犁完了,才请了“大掌鞭”来帮忙,奶奶总是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招待人家。到种麦的季节,我们一家老小七八口人一人一根绳子,拉着镂在田地里摇摇晃晃艰难前行,一天播种不了二亩地。割麦的时候就更惨了,每天早晨四点钟就起床,顶着星星去割麦,一天下来,腰酸腿疼,胳膊、腿上满是一道道麦芒的扎的划痕,被汗水一浸,硬生生地疼。做饭烧的是柴禾,烟熏火燎,又脏又慢,遇到连阴雨天,柴禾潮湿,烧不起火,还要使劲拉风箱鼓风才能燃着火。那一辈人曾满怀希冀:啥时候做饭不冒烟(不烧柴禾),穿衣不用针剜(手工缝制衣服,鞋子),磨面不转圈(不用人工磨面),就是神仙一般的好日子了!

  如今,党的惠民政策好了,百姓们真是过上了神仙般的好日子。种田不仅不交税,还发有补贴;商场、超市里各种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耕地、种地、收割,全部机械化,数小时就能完成。收获的果实再不用手提肩挑往家里扛,收购粮食的大车直接开往田间地头,刚刚还在田里挺立的庄稼,转眼间就变成花花绿绿的真金白银大票子。

  环境好了,村容美了,民风正了。村村通组组通公路连接四面八方;家家住上了干净整齐的新楼房;太阳能热水器、电磁炉、空调、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电动车、小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村级文化广场里,天天欢声笑语,村民们读书、看报、唱戏、跳广场舞、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

  这样的日子,真是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图文 无关张晓征)

来源:新浪收藏-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