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稻香季节》

  目前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全国高等美术学校一九六四年毕业生创作成绩展览会”中,有一幅反应我们时代气息的新花鸟画《稻香季节》。这幅作品,在技法上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笔墨,但在思想内容上却与旧的花鸟画根本不同。它不是单纯表现画中的鹳鸟和稻子,而是通过这些景物,歌颂劳动、歌颂集体经济。不是吗,一望无际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显示出一片丰收的景象,使南飞的鹳群也似乎为这片丰收的景象在歌唱。很明白,这不是个体农民的土地,只有集体经济,人民公社或国营农场,才可能经营这样大规模的稻田而获得大面积的丰收,这是依靠集体力量、集体智慧而获得的产物。画面上虽然没有描绘人,但却能使观众联想到有无数的社员在党的三面红旗照耀下为了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在这里辛勤劳动。从取材来看,在过去的花鸟画中,很少有人以稻子作为描绘对象,这是因为旧时代的画家,大多出身于士大夫阶级,虽然一天也离不开吃饭,但却认为它“平凡庸俗”和“不美”而不屑入画,有些画家,有时虽然也画过几棵稻穗,但是由于阶级地位的不同和思想的局限,只不过把它作为草虫的陪衬,或作为点缀欣赏的小品而已。

  在《稻香季节》里,作者没有去画同主题无关的鸟类,也不画稻田中常见的贪噬谷物的麻雀,而是花了几只翩翩飞翔的鹳鸟。鹳鸟是不伤害庄稼的,这也体现了作者爱惜劳动果实的感情。

  这幅作品在艺术性上也达到了较高的境界,细腻挺拔的线条和丰满壮丽的构图,宁静的稻穗和生动的鹳鸟,达到了对立的统一。用雾气来表达作品的时间也加强了空间感。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片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气势,使人看了心胸开阔,精神为之一振。

越声

原载于1964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第六版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越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