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刻意追求 乐在“鹤”中——记著名中年画家杨德衡

  亲爱的台湾青年朋友,正像大家所知道的那样,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有蝴蝶王国的美称。但是,台湾缺少白鹤和丹顶鹤,因为台湾不是鹤的故乡。

  朋友,您也许感到遗憾,因为人为的原因,您不能来祖国大陆观赏各种千姿百态的白鹤和丹顶鹤。是啊,我很同情您的处境,为什么同是中国人,却不能像大陆同胞一样,恣情尽意地观赏白鹤和丹顶鹤呢?

  朋友,请不要悲哀,鹤的故乡哺育着一个画鹤名家,他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国画研究会理事、花鸟组副组长,辽宁画院画师杨德衡先生。杨先生现年46岁,辽宁省丹东市人,自幼喜好丹青,是继黄胄、黄永玉、范曾之后,祖国大陆又涌现的一个杰出中年画家。

  朋友,我看到许许多多的名画,这些名画拨动了我的心弦。但杨德衡先生笔下的“鹤”也使我激动不已,去年十月十三日,香港《文汇报》刊登了杨先生以鹤为题材的四幅作品,不禁把我带入了一个神奇的境地。朋友,这张报纸我希望您也能找来看一看。尽管不是原作,但也可以欣赏一番了。是啊,作品那笔墨,用笔劲健,布局严谨,色泽鲜艳,格凋高雅;那神恋,生动活泼、形象逼真、跃然纸上、呼之欲出。看完作品,无不使人、对大自然更加热爱,对人类的珍禽更加景仰,对自己的事业更加发愤努力。透过杨先生的作品,可见他遵从传统又不墨守成规,既有浑厚的绘画功底又开拓了一派国画新风。我深深地感到,杨先生的作品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没有人为的矫揉造作之姿或妖娆娇媚之态,真是“既雕既琢,复归于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总给人一种“信手拈来无不是”的自然美感觉。这种“天然去雕饰的美学观”,正是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朋友,杨德衡先生对中国绘画艺术传统有较深的理解和心得。他不认为中国画正走向穷途末路,而是大有可为。他既认真地学习中国画艺术传统,但也认真地师造化,坚持从生活中来的创作原则。杨先生重视创新,但反对没有根基的哗众取宠和标新立异。杨先生有较高的写生能力和观察自然、发现自然生命趣味的特点。他热爱自然、借鉴自然又不为自然所束缚。他作大幅鹤图,总是反复实践,提练加工,进而推敲最新最美的表现力,达到作画胸有成竹,落笔成章,捕辍成趣,使画面完美无缺的艺术效果。

  亲爱的台湾青年朋友,杨先生非常想念台湾的父老乡亲,他很盼望有朝一日能到台湾去搞画展,同台湾美术界的同仁一道共同切磋画艺,探求艺术的真谛。我真诚地祝愿杨德衡先生的心愿能够早日实现。

海峡之声电台记者:林容华

1986年6月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林容华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