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10
01-2018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第一手资料。史书可以含糊其辞,但沉默的文物却会带我们接近最真实的过去。
一张老雕版
承载着数轮的上磨印刷
雕版上的磨损记录着岁月的痕迹
▲俞万奇创作木刻雕版
一次交接,给予=收获
The handover ceremony
2018年1月1日,莆田市新图书馆正式开馆,焕发新生的市图书馆为大众带来了更为多元的文化体验。其中,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俞氏传统木刻雕版”的雕刻技法为工艺指导,开展了极富传承意义的“雕版拓印体验”,让大众更直接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而就在此前,中国非遗传承人俞万奇应莆田市图书馆的邀请,为其创作12张俞氏木刻雕版。目前,已完成第一批雕版的交接工作。
▲俞万奇向莆田市图书馆交接俞氏木刻雕版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所以,收集神秘且稀有的古籍雕版是“骨灰级”藏家们毕生的愿望。
莆田市图书馆作为宣扬和承载城市文化的核心机构,收入12张由千年木刻雕版技艺打造的俞氏传统木刻雕版,必将为广大市民带来一场极具浓厚本土文化气息的文化盛宴。
▲俞氏木刻雕版 (其一)
▲俞氏木刻雕版 (其二)
俞万奇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他认识到只有让大众近距离地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来,才能让工艺文化更富生命力。这一次,接受莆田市图书馆12张数俞氏传统木刻雕版的制作邀请,便是这位非遗传承人的又一大举措。
▲俞万奇与陈豪馆长
一张张亘古的墨色雕版,集结了俞氏数代人上千年的工艺智慧。交接现场,说道起这其中的门道,自然是别有一番讲究。
▲俞万奇同张翔副馆长等人讲解俞氏木刻雕版
一次传承,历史=未来
Inheritance of process
中国的雕版印刷术,是一项极富突出价值且高度集中民族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项优秀的传统工艺的独特文化工艺。
▲俞万奇创作木刻雕版
“俞氏传统木刻雕版”印刷技艺形成宋元时期,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以墨、纸、绢等材料印刷后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在国内外都享有重要的地位,“元人俞良甫”版更是被日本学界极为珍重着。
▲备受日本学界崇敬的俞良甫刻书《刊记》
俞氏传统木刻雕版传承至俞万奇手上已历经十八代,逾上千年的时光。2013年4月,《俞氏传统木刻雕版》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俞氏传统木刻雕版
作为我国印刷史上“活化石”之称的木刻雕版印刷,它所承载的不仅是文化、历史和艺术,更以其难得的科研价值带领着我们接近最真实的历史。
▲俞氏木刻雕版 (其三)
在这个文化复兴的年代,哪怕是冰冷的流水线工业产生迅猛发展,仍有最踏实的匠人始终坚守着最悠远的优秀技艺。
▲俞氏木刻雕版 (其四)
“忘己而成人”的俞氏家族,在新一任传承人俞万奇的手上,以刀为笔,继续书写中华的造物智慧。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