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罗宇杰
罗宇杰工作室创始人,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建造基础课题组教师,中央美院建筑专业硕士、校友会常任理事,中国乡建院可续乡村工作室总监。
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珑府生活体验中心
设计团队:LUO studio|罗宇杰工作室
主创建筑师:罗宇杰
参与设计人:王小涛、魏文景
业主(设计顾问):来利军
施工方:濮阳市晶艺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中国河南省濮阳县长庆路与富民路交叉路口西南
建筑面积:1588平方米
建筑摄影师:金伟琦
1、功能与空间的剥离
地产营销中心在完成销售后,多数时候会被拆除,使用时间长则几年,短则数月,是一种非常“短命”的建筑类型;少数时候保留下来也将被完全更改使用性质,它的内部空间一般装修繁复,在功能改造过程中也会带来极大的改造难度和资源浪费。创造一种空间,既满足暂时的营销功能,又具有广泛的其他使用可能,是最合适的切入点。与其说是在设计营销中心,不如说是设计一个没有功能约束的空间来得更恰当。延深些的思维逻辑就是将(空间限定性强)楼梯、卫生间等必要的服务空间按照人体工学做成基本模块,其他的(空间限定性弱)被服务空间尽可能弱化属性,达到一种功能与空间的剥离,获得空间使用上的绝对解放。
2、常规木材的最大木构空间单元&可生长
客户是鲜有的对地产开发有着极高品控的农场主,不盲目追求快速商业利益,通过营造更好的生活方式去吸引置业者,除了普通的地产开发,一直在进行着生态农场的打造和运营,也希冀通过营销中心传达给受众一种绿色生活方式的体验。
无疑,木料成为了最佳的建筑主材。它是绿色材料,体现了与自然的连接,非常贴合客户的企业气质。
可以采购到高性价比的常规木材尺寸为:3m、4m、6m长,横截面200mm左右的方料。如何运用这些基准木料,去搭建一个大空间,获得更多元的空间适用可能?单根木柱为独立支撑单元是不太合适的,因为得不到一个无柱的大空间状态。以多根木柱组合形成“集束柱”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在自然应力里,圆形受力最均衡,根据单柱截面尺度、适宜高度、便捷施工空隙等因素,水平单元形态采用了近圆形的正12边形、直径1m、木截面120mm*180mm的集束组合柱。垂直方向采用 “树”的生长形态,分成五段每段2m左右,由内向上也向外慢慢挑出生长,最终形成高度4.5m、边长8m的方体边界空间,这样下部达到了使用的相对最大空间,整体又得相对最大结构强度。
单元结构“集束柱”底部是正多边形,为了形成自由拼接之间的无空隙,底部向上延申由一开始中心的“近圆形”最后生长成外边界的“正方形”基本单元空间,正方形外边界单元体彼此可以任意在水平向X轴或Y轴上连续生长拼接,这些单元就像乐高积木一样,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两个及以上到N个的组合,去获得所需要的空间尺度,它是可完全生长的。单元与单元之间水平对接又形成“连续拱券”,这是一种结构非常稳定的受力体系,越生长结构越稳定。
3、基本建造手段下的极速装配&可逆性
由于各种客观因素,要求设计、施工、装修、配饰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同时还要控制在低造价,并且可以快速搭建拆装、反复使用。对设计者来说既是挑战,也是重要的限制条件。解决的策略是:1、采取最基本的建造方式、用最普遍的材料加工工艺、让普通技术工人就可以参与建造、在最常见的工厂就可以加工生产,控制人工和工艺的低价和高效,达到工程可快速建造的状态。2、最大程度的标准化、模块化,从整体拆分为基本单元,再拆分为标准部件,最后可以只是由三个基本部件构成,控制了最小和最少模块单元,建立一套标准简洁的组装逻辑,得以在各个施工和安装阶段加快速度。3、拆分所有可能细分的工种,尽可能分在不同的工厂加工,并合理配置生产车间,必要时进行距离和空间、设备上的再调配。所有的材料和部件不用到工地现场等待前序工作完成再进行下一步施工。如放线挖槽的同时,钢构的基础在金属工厂加工,木柱在木作工厂加工,钢连接构件在数控车床加工……基础安装就位,土方回填的同时在钢构基础上安组装好的单元木柱组合部件。只需要将部件之间的构件进行螺栓连接即可。甚至包括室内的家具、空调、地面、线路系统……所有的工序统筹进行。最终使得建施和软装控制在49历天的时间内,提前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整座建筑除了一层地面考虑到诸多现实使用因素采用了水泥砂浆铺贴地砖外,其他所有的部件都采用的是螺栓连接,所有的组成构件都可以被拆卸,进行再施工利用。不用担心场地被征用需要拆除而完全无法移走使用的困境,哪怕是基础,也是可以完全拆卸和安装的。这是一个可完全移动并重复被使用的“长寿”建筑,达到了一种可逆建造状态。
4、构建一个“智慧”的生命腔体
如果把建筑拟生化,所需要的设备、机电、管线就是生命体所相对应的呼吸系统、经络、血脉……生命体是如此的智慧,所有这些系统它们绝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骨架、肌肉、腱体等高度契合嵌在一起,是一种共生的状态,得到一个更有效、更集约的腔体。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